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健美麒術 2023 年 05 月 15 日

唐安麒

中港台著名健康食療專家;為國際美洲大學工商管理榮譽博士、自然療法博士、曾修讀中藥營養學、體重控制學等,教你用最natural方式達至健康目標。

水濕水腫

在清明後至立夏之間,天氣慢慢步入夏天,氣溫慢慢回暖,同時雨水會明顯增多。傳統智慧會認為,雨水到來及回升的氣溫,有助農作物的生長。但現時春季後半段,春季肝木旺盛,木氣太過則會刑剋脾土,具體的來說亦即是脾胃病的高發多發階段。脾胃發病展現為消化不良、胃脹胃痛、大便不暢或不成形等,說明脾胃無力運化水穀精微養育肢體百骸。

在立夏前養生,重點是保養脾胃功能,油膩、重味、寒涼的食品固然是可免則免,而保健湯水方面,土茯苓、椎山、眉豆、白扁豆等健脾袪濕湯品,可多加利用。

 


在立夏前養生,重點是保養脾胃功能,油膩、重味、寒涼的食品固然是可免則免,而保健湯水方面,土茯苓、椎山、眉豆、白扁豆等健脾袪濕湯品,可多加利用。相反作用的滋補湯品,則要少用,例如花膠、雞、生地等,避免加重脾胃負擔。
中醫認為,脾喜燥惡濕,節氣轉移帶來雨水,形成濕而重濁的外在環境,會影響著脾的功能,脾主運化水濕,濕氣包圍底下,自然脾氣顯得疲弱。外在的濕氣慢慢累積,脾虛濕盛則會令人自覺力疲肢重、身重頭暈、噁心欲吐,更甚者或因脾氣無力,水液積聚在身體,而發展成水腫。
要解決以上問題,可用以上湯料制作補益脾氣的湯水,平日也可以利用吸濕機改善室內家居空氣濕度,或針對不同體質,採用不同方案的穴位按摩作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