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雕細琢
玉匠良叔是我爸爸的好友。
爸爸從事玉石批發,良叔常常跟他買原料來作雕刻之用。
小時候常待在爸爸公司,從而認識良叔。良叔不時閱讀一些繪畫、雕刻等書籍。他說每個藝術家都有不同風格,多看多學,自己的手藝才會進步。
爸爸教曉我「鑑玉」,分辨玉石的優劣;良叔則教會我「賞玉」,看懂雕藝的高低。
他說雕刻人物要有「情」、動物要有「神」、花草要有「態」。因應不同題材,所用的刀工手法亦不一樣。

玉雕中以人物為最難,面相、姿勢和神態均要俱到,玉匠至少要累積十年八載經驗。
我見過良叔雕刻的情景。他先將原料放在枱燈之下反覆映照,哪裏有裂紋或雜質,在強光下表露無遺。
然後用鉛筆勾勒需要去留的部位,保留下來的就是他大顯身手的畫布了。良叔會在上面描摹初稿,花鳥蟲魚、人物瑞獸,他樣樣精通。
「好多時唔係我去諗雕刻題材,係件玉自己決定。」良叔向我這樣說過。
說得像是玉告訴他,要化成甚麼而存世。
而當他雕刻時,那虔誠專注的神態,靈巧慎密的手法,讓雕玉成了一件肅穆殊勝的事。
藝術家將心魂貫注在作品中,觀眾是可以看得出的。
良叔巧手之下,玉雕上的動物山水、花草人物,自然帶着一份生動靈明的氣蘊。
我正式入行時,良叔大部份的工作已交由幾位親傳弟子負責。徒弟們的手藝,雖然亦得他八、九成功力,但可恨我賞玉功力由良叔親授,眼光當然比別人敏銳,要求也比別人高。
當徒弟們的作品偶有我不滿意的地方,良叔便會親自為我操刀調整。
他輕輕的一雕一琢,就似天神吹向凡間的一口靈氣,玉雕轉眼就活起來了。
見我滿意後,他會笑着說:「我教到你對眼咁利,想退休都唔得咯。」
我知道,他其實是在讚我這個深得他賞玉真諦的徒弟啊!
「唔理件玉係平嘢定貴嘢,都要用心雕好佢。」我聽過良叔這樣告誡徒弟。
因為他曾見有些玉匠,對好玉特別上心,對品質稍差的卻會馬虎了事。
而他認為玉匠,必需竭盡全力雕琢每件玉石,「咁樣先對得住件玉同自己嘛!」他將自己雕玉的信念,也授予徒弟們。
好的師傅,傳藝,也傳心。
有些人目標遠大,把誠哥、Bill Gates、Elon Musk視為楷模。但我這個小小「翡翠從業員」,只求學到良叔虔敬用心的專業精神。
但「用心」工作真的不容易,單是要我工作時,不要偷看內容咁豐富的《東周刊》,就已經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