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親子天地  > 中西匯醫 2023 年 05 月 04 日

鍾啟福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雙學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針灸學理碩士、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

健脾養生 袪濕利水

人體出生後,各臟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來「濡養」,故脾又稱為「後天之本」。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升清、統血、輸布水穀精微,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源。與唇、口、胃、肌肉等構成脾系統。飲食不節、勞逸失調、思慮過度、藥物過於寒涼或久居濕地,均可損傷脾而引起脾的功能虛衰、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脾對消化和吸收食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消化道疾病都與脾有關。

 

 


脾虛,包括:脾氣虛、脾陽虛、脾不統血、中氣下陷等證型,泛指因脾氣虛損而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這些可因過食生冷、勞逸失常、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營養、運化水液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消化不良、營養障礙、水液輸佈失常而形成水腫及濕阻,或可出現失血等症。
脾是主管整個腸胃消化系統的臟腑。脾陽不足會引起脾失健運,其主要的病理變化便是運化食物營養和運化水濕的功能發生了障礙。症狀可見胃口差、納少、腹脹、食飯後更加肚脹,大便溏薄等;亦可出現水、濕、痰、飲等水液代謝疾病,例如:水腫、濕阻、肥胖、身重等。若同時伴有食滯內停者,可出現脘腹脹痛,噯腐吐酸、消化不良,甚至小兒疳積等問題。這類疾病都與內濕有關。脾虛亦與水腫有關,《素問•至真要大論》有「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的記述。《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裏提到,「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小便難。」所以,脾陽不足的水腫會伴隨有脾虛濕阻的症狀,例如:食少、腹脹、面色萎黃、小便困難,四肢困重等症狀體徵。
足三里穴是中醫常用的保健穴位。常在家裏做艾灸,可以起到保養陽氣的作用。足三里乃足陽明胃經的合穴,此穴位多氣多血,長時艾灸可強身健體,它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脊外側一橫指處,手持艾條相隔皮膚約1-2寸,感到溫暖即可,不需過熱,養生保健可每天艾灸一次,每次20分鐘。自己在家中進行穴位艾灸,要選擇品質好的艾條,施灸時把點燃的艾條適當靠近穴位皮膚,要感覺微溫不燙為宜。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