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平凡的一棵菜
一直以來都鍾情日本漬物,不得不承認是早年受日劇影響,經常看到劇中的男人只是幾片醃漬至深黃色的蘿蔔,就可以大口大口扒清光一整碗白飯。有樣學樣,到當年甫開業的崇光百貨地庫買原條由日本運來的醃漬粗壯大根。
東瀛漬物不便宜,不管是漬野菜、大根、茄子、白菜等等,一包重僅幾百克貴過買兩斤新鮮菜。日劇中人當然不是如此淒涼,鏡頭有交代在扒淨白飯之前已吃了很多肉食餸菜,但不知何故餸菜是淨食或送酒而不是用來送飯。

曾經百無聊賴將大根當零食,發覺愈吃愈酸,唯獨送白飯才愈吃愈滋味,而且覺得白飯特別甜。究竟是白飯需要漬物,還是漬物不能沒有白飯?
也曾經無無謂謂做了一次長達差不多一個月的漬物大試味,嚐了多款日本漬物,直至感到味蕾實在太疲累而停止。漬物不只酸和鹹兩種味道,醃漬工夫上乘的應該更能彰顯原材料的獨特味道,甜酸苦辣百味紛陳,大開眼界。
日本眾多漬物中,以京都的「京漬」最有印象。必須坦白,每次去京都都買漬物回來,在店內試食亦不計其數。我是貪便宜的人,有得試食真的不會客氣每樣都試。日本人這招真厲害,試過好吃的難免心動,不會空手離開店馬手, 行李中總有「京漬」。
京都之外,當然天外有天,九州、四國等都有,但京都幾家漬物大號都有店子集中在繁盛的購物區,尤其是「錦」市場內,至少有十多家漬物店,所以較認識京漬。遊逛一回如入了漬物大觀園,不單見識不同的漬醃方法,更會找到當季的合時蔬菜瓜果,或是遇上櫻花、柿葉的季節,漬物的口味又不同了。
上月來到京都,看到諸多京漬,並不眼花繚亂,反而怔怔的發呆,想着一棵菜一條瓜,本來普通不過,但經認真地加工,企理地處理,用心地推出來,變成有價有市的不平凡漬物。做人做事何嘗不應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