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鈪過三關
每個愛玉之人,都希望擁有一隻高質的玉手鈪。 就正如沉迷手袋的朋友,都想得到一個Porosus灣鱷皮的Birkin包包一樣。
兩者能夠成為粉絲的夢幻單品,不約而同都是因為「一隻難求」。
Birkin難求,人所共知,高質的玉手鈪又為何咁難得呢?
要找到一隻和自己情投意合的玉鈪,最少要過三關。

要成為一隻玉鈪的主人,最基本要過三關。所以玉鈪難得,一點也不誇張。
玉石原料的大小,有大如一個成年人般的,也有小如一隻拳頭的。大塊的原料,一般不會是上乘的;上佳的玉石原料,通常都很精細。
拿到原料後,玉匠會去蕪存菁後再去蕪存菁,以餘下那最完美無瑕的部份來製造飾品。
但來到這個步驟,高質量的原料尺寸,多數已不足夠拿來造手鈪了,這是第一難。
第二難,是個貼身又實際的問題:價格。
買東西不看價錢牌,有幾多人可以做得到?近二十年,品質不過是中上的翡翠價格,升幅已大過香港樓價,而頂級質素的,價值更是火箭式的飆升。
現時於行內被列為中等貨色的玉鈪,市場價值已可以跟一隻普通鱷魚皮的Birkin媲美。
如果眼光再高,非頂級不戴上手的話,我建議大家先去拍賣會行一圈,看過叫人咋舌的底價後, 再準備好做big spender 的豪情。
叫人卻步的價格,是橫亙在你和玉鈪中的第二道難關。
最後一難,是「手寸」。
玉鈪內圈的大小,行內叫「手寸」。
手寸的範圍一般是一寸三分半 (約5cm)至一寸六分(約6cm),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單位是「唐寸」,並非「英吋」!因外行人不熟行內規矩,我們對外就會用「cm」 來說明。
玉匠普遍會造範圍之內的手寸,因為這是最多人合戴的,在市場上較易交易。
關於手寸,我曾見過「仙履奇緣」的情節在眼前上演。
有個朋友看中我工作室的一隻玉鈪,可惜這隻鈪的手寸偏小,她的手根本穿不過。但她對這隻鈪一往情深,任我怎說,都要一試才心息。
她就似灰姑娘那兩位姐姐,千方百計硬要把腳塞進不合尺寸的玻璃鞋一樣。最終玉鈪穿不上,還弄得她那隻白滑嬌嫩的玉手又紅又青,真的我見猶憐。
不過她手上的痛,都不及和那隻玉鈪「相見相望不相親」的痛。
看過這三難就知道,遇到一隻玉質合格,價錢合理,手寸合適的玉鈪,是非常難得的緣份。
若有緣遇上,真的不能輕易放手啊!對人要惜緣,對玉鈪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