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嚇人金銀膶
在席十三人,至少有四人完全沒有碰過這碟嚇人的東西。當侍應捧上枱面,有女土看到中間那片肥豬肉,眉頭大皺。就算切成半厘米厚,想必也不能衝破心理障礙,把它送進口裏,更何況每一塊足有一厘米厚,坦白說我也有點猶豫。
我懷疑新一代根本不知道此為何物,第二天曾經把照片給幾位大學生看,果然沒有一個說得出是甚麼名堂,當然亦沒有一個曾經食過。當中有一位女孩子雖然揦埋口面一派怕怕的神色,但仍然很好奇的問:「點解一丁點瘦肉都沒有,整塊都是肥肉,點食得落?」
這個疑問,小時候的我已經提出了,在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青蔥歲月,根本不怕肥豬肉,當年有一種大陸罐頭「紅燒豬肉」,罐內全是肥到不堪的豬腩肉,但總有一兩層薄薄的瘦肉,不像這件肥得完全晶瑩透明,的確教人難以踰越心理關口。

它有一個很有意頭的名字「金銀膶」!外面那層深棕色的是豬膶,中間的肥膏叫「冰肉」,是百分百肥的豬膏,以玫瑰露酒和糖醃製後,蒸出來便會變得通透,與廣東經典燒味「金錢雞」夾在中間那片冰肉完全一樣,燒味師傅只懂如此這般醃製便會透明,但解說不到變化的原理。只求好味道的為食鬼如我,何必深究是化學作用還是物理學範疇。
「阿權,好食o架!」雖然是十歲左右少不更事的小孩子,但經常跟母親到街市買餸,並且可以一手包辦煮六、七個人一餐飯出來,對食材和食物有一定的了解,母親這句話不可能????到我,我只肯剔走中間那塊肥膏,只吃圈在外圍的豬膶。
不過,後來與飲食結緣,亦敢於嚐新,如果薄薄的一片金銀膶,會甘之如飴。原來豬膶與冰肉一併放到嘴裏咀嚼,豬膶的甘味和冰肉的肥膩對沖,變得容易入喉,但無論如何稱不上美味。究竟是師傅功力未夠,還是我還未開食竅?
今次這兩件金銀膶,來自順德,廚房厚切出來,我立即爭先夾了尖的尾段,只藏了一小角冰肉,所以吃得特別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