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親子天地  > 中西匯醫 2023 年 02 月 01 日

陳以誠醫生

陳以誠簡述:資深兒科專家,港大醫科畢業,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及愛丁堡取得專業資格。過去十多年曾為香港醫學會副會長及其健康教育委員會主席,和醫務委員會委員。現任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醫學系榮譽臨牀助理教授,香港醫學會慈善基金會副主席,愛健慈善基金主席,多間中小學及幼稚園校董。

小心孩子發燒發熱

踏入兔年新春,我們都期望戰勝疫症,疫後香港復常,怎樣復常?在二○年四月,醫生叔叔已經寫了一些期望,在當時的即興作品〈擊退病毒〉:
「怎麼可以預防新冠狀病毒,怎麼可以預防世紀疫症,戰勝逆境,要找新方向⋯⋯不應恐慌,有公德心稱帝⋯⋯怎麼可以擊退新冠狀病毒?怎可搞起經濟復甦信心?彼此扶助,互相關心關照,疫苗令社會康健,預防令社會康健,能令大家健康了!」

 

 

祈求上主使香港人像歌詞所表達,有創新:「找新方向」,腳踏實地,鎮定應變,為大局着想,愛國愛港愛人:「不應恐慌」、「有公德心稱帝」,有愛心丶助人為快樂之本:「互相關心關照」,大家健康平安,更陽光正向、熱力四射!
熱心、熱情、熱血、熱力四射,是很有吸引力的素質,但孩子發燒發熱,大家便要小心!那麼怎樣才算發燒?
人類身體是熱血恆溫的。現時較準確量體溫又方便的方法是耳探。正常體溫、耳溫為 36.5~37.5°C。觀察兒童的體溫變化,能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建議幫小朋友每天測量一次體溫。測量時,將孩子耳朵朝下往後輕拉,略朝前方置入耳溫溫度計。由於耳膜位於頭骨內接近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的位置,也接近頸動脈流通的血液,因此量度耳溫好像是測量人體的「中心體溫」。注意使用耳溫溫度計前,度數要校正到「零」,並留意溫度計放入在外耳道的角度是否正確?
量度一歲以內孩子的體溫,要把耳朵往後拉,再將耳溫溫度計的測溫頭置入耳朵內;一歲以上的孩子,則要把耳朵向上拉,再往後拉。

體溫過高時請注意:

(1)環境改善:寶寶體溫高於 37.5~38.5°C 時,應注意是否衣服穿太多或被蓋蓋太多,也要注意空氣流通。
(2)環境改善後,半小時後再測量一次體溫,若仍高於 38°C:洗溫水澡,或給予冷水枕,半小時後再測量體溫,若有改善則繼續觀察,更應留意小朋友有沒有其他病徵,指向發燒原因。因為正如筆者時常強調,醫生像是偵探般要小心及時找出病因,才能及早醫好病人。
發燒是警號,可以是感染病菌、病毒、發炎,可以是免疫系統失調,也可以是中暑,(希望兔年夏天不像虎年那般熱),找到病源對症下藥,比退燒更重要。發高燒(攝氏41度)也不會燒壞腦,但引起發燒的疾病卻可以破壞腦或其他器官,若情形仍未改善,則應該及早找家庭醫生或兒科醫生就醫。

兔年恭祝乖乖們學業「兔飛猛進」,品格提升更是「兔氣揚眉」,大家身心靈健康平安!
大家在YouTube 找「陳以誠醫生擊退病毒」,便找到歌曲的全部歌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L2APRwKmTQ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