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橄欖脫苦
困了三年,終於在香港入境措施全撤之時出埠了,帶團到西班牙和直布羅陀。這天從格拉納達去西維爾,原本計劃在直布羅陀口岸前大擦海鮮餐,可是心儀的餐廳休業兩個月,徵得團友同意,採納了旅遊車司機的提議,在一家庶民食店開餐。這種小團本來就是捐窿捐罅追尋民間美食,參團的朋友都有心理準備,聽地頭蟲的意見錯不了。果然團友無一不吃到舔舔脷,連餐前小吃的醃橄欖亦吃不停口。
歐洲的餐廳食肆,醃橄欖是非常普通的奉客餐前小吃,有些人飲兩杯亦只用幾顆橄欖送酒。酸啲、甘啲、脆啲、腍啲……每家店子的橄欖口味都不同,除了太酸的,其他口味我都愛吃,但須很節制,雖然橄欖經過醃製,但始終不易消化。

沒有一餐能把橄欖吃清光的,下次出團會鼓勵團友帶備玻璃容器,把在每家餐廳吃剩的橄欖入樽,即使口味不同而放在同一個樽內也無所謂,帶回香港慢慢歎。
種橄欖是南歐重要的經濟產業,到處都見到橄欖樹,主要是榨取橄欖油和醃製橄欖,副產品才是橄欖木製品。古人發現橄欖油的功用,真是匪夷所思,事關今天我們吃到的橄欖油,是必須經過粹取提煉,才能食用,因為原粒橄欖根本不能放入口裏吃。多年前往意大利西西里,在一家橄欖油製造廠看到幾棵橄欖樹,一時好奇,摘了幾顆帶紅色及全青綠色橄欖來吃。嘩,苦到一個點,不得不立即吐出來,真的苦不堪言!古代的人何解有這種智慧,令橄欖這種「苦果」都能造福世人。
提取橄欖油的工序都以機器代勞,但醃製橄欖仍然以人手為主。橄欖須花一個月時間浸鹽水脫澀,否則它的苦令人不能下嚥,脫澀後才加醋醃製。有些去了橄欖核,並且塞進一些其他食材,曾在西西里街市攤檔「大曬欄」,擺出超過三十種口味醃製橄欖。容許我每一種口味試一顆,肯定自討苦吃,並不是說橄欖的原始苦味,而是橄欖渣積聚胃內,「滯脹」的感覺比苦味更難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