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都楓葉框景典範
大約是因為琉璃光院的紅葉倒影名氣太大,前來排隊的人要等四小時才能一睹究竟。京都其他紅葉勝地惟有另闢蹊徑,畢竟京都是全日本紅葉景點最密集,競爭最大的地方。永觀堂的楓葉是立體的,因為山勢的關係,而且有三千株,數大就是美。高台寺以夜楓馳名,因為有卧龍湖的倒影,更為迷離。清水寺的優勢在於地理,位於東山之山,楓葉像是東山的彩色大衣。
嵐山的秋色,名氣不輸東山。一般遊客都站在渡月橋附近,看看鮮紅鵝黃的嵐山在變色。「是誰令青山也變?」對,我今年就用仙杜拉的這首老歌,在旅遊巴上向我的團友講下「戀色」,為甚麼日本的青山到了秋天會變色?但為甚麼香港的青山不變色?這首歌成了京都楓葉旅行團的主題曲。

嵐山的秋色,名氣不輸東山。

明治天皇住過的老派溫泉旅館,有一個眩目的紅葉庭院,沒有一個人。
然後旅遊巴已經到了嵐山。我在此訂了一間明治天皇住過的老派溫泉旅館,有一個眩目的紅葉庭院,沒有一個人,簡直是嵐山秘境。放下行李後,然後步去附近的嵐山祐齋亭。這處也是看巧奪天工的紅葉倒影,名氣固然沒有前天去的琉璃光院那麼響,但也是要提前預約。
這是一個私人的染布作坊,地方不大,但因為正對奧嵐山的無邊秋色,主人奥田祐齋用建築裁剪了對岸的楓葉。
由於祐齋亭可以借鑒琉璃光院成功的鏡花水月之功力,這次用了茶色玻璃來製造倒影效果,比琉璃光院的黑漆木桌更平整,倒影更完美,這點改進甚得我團友的歡心。而且茶色玻璃不是一大片,而是鑲在一張木茶几之上,要靜下心來,才能欣賞到橢圓色茶色玻璃上倒映的一點秋色。
祐齋亭有人流管制,每次只放數人脫鞋入和室看景色,使每人都有時間獨佔有秋色倒影,慢慢拍攝,不用和他人擠來擠去,這也是改善了琉璃光院的地方。
我原本以為祐齋亭只有這個打卡點,怎知還有驚喜在後。
下期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