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都秋楓之秘密
懂得攝影的人也知道,景深的重要性。前景是京都的寺廟建築物,例如:單色近乎黑色的和式木窗、和室障子,切割出五彩斑斕的室外秋色,才有了這間寺廟的風格。有了日本美學的味道。不要多,只要少。不要大,只要小。斷捨離,這就是日式美學不同西方美學的關鍵。
傳統的日式美學標準,都是以京都為標準,日本設計界達文西——黑川雅之,以八個字總括京式日本美學:「微」、「並」、「氣」、「間」、「秘」、「素」、「假」、「破」。
京都寺廟的木窗戶,功能就是「間」,用來分割大自然風景。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飲。這是「微」,不要徐志摩口中的「數大就是美」,細眉細眼才是京都的拿手好戲。
滿天楓葉,九成不要,只取窗外幾片艷紅一瞥。所以,京都佑齋亭用的是圓木窗,另一間琉璃光院用的是長方形木窗,就是為了打造出自家的畫框,選擇性的聚焦於三兩株老樹楓葉,而放棄了整個彩色楓林。這種取捨方寸之間的功夫,京都的僧人手到拿來,而加拿大的滿山楓葉沒有這種人工美學的取態。

琉璃光院驚艷京都的流光華彩。

祐齋亭是後起之秀。
除了要捨得「間」,京都楓葉的最高層次並不是真正的楓葉。
琉璃光院震驚有幾千個紅葉名勝景點的京都,靠的是「假」。京都幾千年不缺紅葉,除了三千多間寺廟廣植紅葉,幾千多間酒店旅館餐廳也植,還有多如牛毛的民宅、公園紅葉,怎麼可以殺出重圍?吸來人龍千山萬水來荒郊野嶺的這個寺廟排隊四小時?
排隊四個小時,為了不是看真的紅葉,是看鏡花水月的倒影成雙。這是「以假亂真」的好例子。大自然的美麗,勿用置疑,但是人類美學文明的造化,不是自然,另有風味。特別是京都帶有濃厚的大和民族文化色彩,千年沉澱,令人驚艷,賞心悅目。加拿大的野生楓葉,少了這份人工的「假」。就變得廉價而同質。
琉璃光院的成功,在於用人工打造了對影成雙的秋葉倒影,大自然的秋色變成他家獨步武林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