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只能回味 2022 年 12 月 31 日

梁家權

資深新聞工作者。飲食文化著作有《尋找失落的菠蘿油》、《沒有粉絲的碗仔翅》、《食蛋撻的路線圖》、《麥芽糖的黐纏往事》、《苦路救星陳皮梅》、《當油炸鬼變成老油條》、《天橋底的牛丸》。

吃飯思台

友人相約「去廈門街吃台灣菜」,霎時間不知如何反應,不算是九唔搭八,因為現實中廈門與台灣僅是一水之隔,但將灣仔的廈門街比擬,是偷換概念;再者,兩地食制和風味大不相同,而在香港做台灣菜,說到底打了多少折扣更難說了。
說的是在廈門街名為「饞」的台式食堂,小店只十多個座位,食物都是台灣當地慣見的牌頭:鹽酥雞、香酥雞排、古早味炸豬排、台南蝦卷,當然少不了有滷肉飯,選擇不算多。
一直以來,在異地重溫台灣味道,即時會想到牛肉麵和魯肉飯。特別是魯肉飯,既便宜,口味又踏實。至今搞不清楚,是魯肉飯還是滷肉飯,抑或肉燥飯,究竟不同叫法是否有分別,沒有認真考據過,總之都是豬腩肉碎,還有那濃稠濃香的醬汁。魯肉飯,汁醬和肉碎不以莊閒分,彼此都是主角,缺一都會變得不是味兒。

 

 


由台南至台北,由澎湖到金門,都有我的足迹,都吃過滷肉飯。認真仔細嚐味,發現滷肉飯的味道不是每個城鎮各有不同,根本是沒有一檔或沒有一家店子的味道是一樣的,不同在於肉碎的切法,肥瘦的比例,醬油的濃淡。也吃過罐頭貨,半年前的批次跟新一批次的,肉質和肉味也有差異。正如韓國的泡菜,每家每戶婦女的手勢,醃出來的味道其實是有分別的。
味道和口感有分別才有意思,否則永遠一種味道,生活何來變化和刺激,人生的味道便乏善足陳。當然,也要敢於嚐新,飲食不要自劃為牢,大吃四方之時,也要開放視野。我常說:「以他鄉的標準,享受異邦的食物」,才容易分辨美味在哪些關節上。
「饞」的滷肉飯(見圖),腩肉粒粒見到刀工,惹味是必然的了,其實不必其他餸料,但瞥見鄰桌的雞排傳來香酥味,忍不住了。再加據說是空運直送來的台南蝦卷,以及一杯芋香珍珠奶茶……突然有身在台灣的感覺!不過,沒去台灣少說也有五、六年,即使是仿台灣風,也能撫慰困在香港三年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