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中看疫情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足足三年,一直沒有染疫的我,幾天前終確診了,臨近歲末排得密密麻麻的日程一下子被顛覆,飯聚和會議要一一推辭或延期,有一兩場籌備已久的歌唱表演也不得不忍痛推掉。不過凡事總有好的一面,以前我發表過諸多有關疫情的言論,都只有第三者的角度,現在染疫後頓然覺得自己更有第一身的話語權了。另一個好處是染疫可產生高質的抗體,加上疫苗的效力被稱為「混合免疫力」。我和太太一直不敢出門是因為不想在外地染疫,現在可要認真考慮了。

冬至當日已經重回一線。
我的第一個觀察是,抗體的有效期真的大約是半年左右,所以千萬要及時打第三或第四針加強劑。我和幾位家人今年四五月左右已打了第四針,到數個月前已開始擔憂免疫力消減,但政府一直不肯為我們這類人開打五針。
第二個觀察是,專家說得沒錯,Omicron的病徵並不特別嚴重。我發過低燒,但只維持了一天,有點頭痛和咳,執筆之時雖未完全康復,還有些咳嗽的後遺,但已不礙事了。我以前患過幾次流行感冒,情況比新冠嚴重得多,臥牀也臥足幾天,這也許是以前沒有接種流感疫苗的關係吧。可以想像,那些年過七十,本身有基礎疾病而並未打齊新冠疫苗的長者,染病後的情況可以有多凶險。
第四個觀察是,科興疫苗絕不比復必泰差。政府一直強調,雖然前者所產生的抗體水平較低,但兩種疫苗在預防重症及死亡的效能相若,是正確的。根據現時的醫學觀察,抗體達到某個水平便足夠,要幾十倍的抗體也是多餘的。我認識的人當中,接種復必泰的佔多數(相信這也是全港的情況),但不見得他們較少發病、病情特別輕微、或可在較短時間內康復。不少人思疑中央政府是因為自忖國產疫苗不濟,才不得不嚴密監控。不管傳播這消息的人是否別有用心,從眾多接種國產疫苗的地區(包括港澳)的經驗看來,國產和外國製疫苗究竟孰優孰劣,現在醫學界還未有權威性的結論,無謂再作爭論。
承接以上,我第五個觀察是,中央的清零方針到最近才開始鬆綁,並非擔心疫苗的效用,而是要守到之前那幾種較為致命的病毒株(如Delta)真正被Omicron完全取代,才全面放鬆。換言之,中國在過去幾年可以遠觀世界各地飽受新冠變種病毒蹂躪,憑着律己極嚴而避過了生靈塗炭的一劫。各國撤銷管控,國民因為染疫或死亡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造就了很高的群體免疫率,而讓一種溫和的病毒Omicron成為全球的主流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