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憶糯米香
「你一定要試吓這裏的糯米飯!」齊哥一向用心安排飯局,都是想大家吃得愜意,所以一直存感恩的心。老老嫩嫩一班人每星期打完乒乓球,必然找個地方大吃一頓,其實分不清是為了郁動老骨頭去打乒乓波,還是為了大擦一餐才出現在波枱之前。

這天在香港仔大道工廈內的富嘉食堂訂了枱,最後一道便是糯米飯,由於齊哥一早預告,難免有頗大期望,侍應捧來才發現果然並非一般賣相。
坊間實在太多黐埋一的糯米飯。當然不會期望廚師會花近一個鐘頭工夫將生米炒成熟飯,最慳工夫和省時間是蒸或煲,但不是蒸得太差,就是煲得太腍,尤其是宴席的「單尾」,馬虎求其得很,遠不及灣仔的強記美食的出品,難怪人家由推車檔做到上舖,依然天天賣清光。
小時候朝早跟母親到廣東道旺角街市買餸,有街邊檔小販賣竹蔗茅根粥和糯米飯。粥很清,鍋內見到有茅根和竹蔗,粥內有煲得很腍的黃豆;而糯米飯根本就只是淨糯米飯,沒有臘腸和臘肉,連蝦米也沒有,一小碗飯只澆些少豉油,放幾粒炸花生和蔥粒而已,但米飯粒粒分明,軟硬度適中,糯米味很香,一世難忘。實不相瞞,至今仍是我判糯米飯優劣的金標準。
富嘉食堂的糯米飯是炒過的,有火候烘出來的香氣,飯粒韌度適中,單憑這兩點已很合心水,加上臘味料相當豐富,所以吃起來十分惹味。第一眼看這碟炒飯時,最奪目是星羅棋布的翠綠的翠玉瓜粒(見圖),廚師用心良苦,為糯米飯平添春色。
吃東西總是人夾人緣,這碟飯未完全合我心水。一來是個人喜好問題,從來不好沒有味道的翠玉瓜,所以覺得它特別礙眼;二來與炒的糯米飯不太夾,幸好飯炒得好,依然人人讚好,而且意猶未盡。於是再叫多一碟,齊哥特別交帶走翠玉瓜。
對我來說,第一碟是八十分,第二碟是九十分。一百分的糯米飯,是永存腦海裏的兒時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