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門裏門外 2022 年 12 月 22 日

楊立門

楊立門,前政府常任秘書長,現任商會行政總裁、歌手及作家。

行政吸納政治

曾幾何時,立法會的選舉和補選是件社會大事,但在選舉制度「完善」了之後,立法會從香港人的意識範圍逐漸淡出。現屆立法會已上任一年多,但多名新當選的議員中,你能說得出多少個的名字?執筆之時距離十二月十八日選委會界別補選只有數天,但一般人絕少知道為何要補選,或有誰人參選。等而下之,十八個區議會今天的境況更蕭條,經過去年一輪「DQ」和辭職潮後,議員人數已減逾半,目前中西區、南區和黃大仙等區只剩下三數個,連開會法定人數也湊不足,已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區議會的悶局何時打破。

 


香港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八十年代前的精英管治時代。當時殖民地的管治理念是「行政吸納政治」,大學畢業的尖子和各行業的精英,不是加入了政府便是被委派各項公職(如行政局、立法局或兩個區域議會)或羅致到各個諮詢委員會。所謂地方行政是讓施政更貼近民意的動作,其實只是官僚架構向社會基層的延伸。當時並沒有適合政黨發展的土壤,香港人只顧溫飽圖強。但當英國政府意識到不能再保有香港的管治權而埋下了「民主」的種子。香港的政治生態於是出現了大質變,一放難收,到九七回歸之時其實已走不了回頭路,最後演變為「政治顛覆行政」,釀成了二○一四年佔中和二○一九年黑暴的大禍。
《香港國安法》為香港驅了魔,前四屆特首都口惠實不至的「行政主導」,終於讓李家超做到了。但區議會現時的悶局要維持到何時?基層市民的聲音可以通過甚麼渠道上達?今年的《施政報告》承諾「進行地方行政檢討」,目的是「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我對此目標的解讀是,政府各部門如何更有效地解決地區大小民生問題,而不是怎樣提升區議會議政的效能。觀乎新選舉制度中,立法會內直選議席的數目及份額均大幅減少,所以把議會去政治化已是寫了在牆上的訊息。
下屆區議會選舉應該在明年十一月舉行,政府應該盡早向市民交代;若新制是大幅削減或乾脆廢除選舉議席,更有需要及早讓有志之士或各政黨中人知悉,要麼開始部署,要麼另謀後路。政府在這時刻宣布將在十八區推出由政務專員擔大旗的「關愛隊伍」,是「行政吸納政治」的一次示範,可惜當局提供的細節不多,撥備的資源又少得可憐,沒有讓人看見此舉可以在「基層治理效能」上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區議會的變革和存廢,並不是政府可以輕輕帶過的問題。愛國者治港、國家安全等大是大非,今天的香港人都懂了,但在這些前提下,我相信(也希望)還有空間讓地方行政制度不會過分地一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