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慳電多「元」化 幫補兩電狂加價
近日全港陷入公共事業加價狂潮,兩間電力公司恃着與政府簽下准許利潤保證,在香港現時經濟環境嚴峻下,還企硬賺盡百分之八的准許回報上限,明年一月開始加電費;與今年一月的淨電費相比,中電加幅百分之十九點八,港燈則加百分之四十五點六。加幅之高,嚇到不少港人傻了。
朋友狂呻百物騰貴,可以減少出門節省交通費,但電力是必需品,難道要玩情調搞燭光晚餐?友人指筆者從事節能多年,何不過兩招益下讀者?誠言日常生活慳電之王,非前天文台長林超英莫屬,而筆者的專長是為企業度身訂造節能方案,的確可替商戶在零成本的情況下節省電費,甚至創造一份可觀的額外收入。
香港不少企業擁有大型廠房及寫字樓,習慣用盡地面每吋土地,但天台卻置之不理,其實是暴斂天物,因為香港日照時間愈來愈長,只要安裝太陽能發電板,即可生產再生能源,並將所得電力透過「上網電價計劃」,高價賣給兩間電力公司。

中電與港燈企硬賺到盡,早前到立法會交代狂加電費。
惟買太陽能板費用不菲,加上現時本港經濟疲弱,不少企業認為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參加意欲不算很高。有見及此,筆者為首的「知行集團」想到一個互惠互利共贏方案,企業只要提供天台,知行負責出資購買太陽能板以及安裝,再將產生所得的再生電力賣給兩電,彼此拆帳分成。
集團早前與一間本港知名企業進行合作研究,到其一個面積龐大的廠房考察,該處位置得天獨厚,附近無高樓大廈遮擋陽光,適合在天台鋪設太陽能發電板;而且廠房臨近海邊,經常「風繼續吹」,因此會加設多支風力發電葉,既可互相補位,即使晚上仍可繼續產生潔淨能源。事成的話,將會是全港首個大型「再生混能發電」項目,所得的收益,相信足以彌補狂加的電費。
除了發電對抗電費狂加,筆者的公司節能手法非常多元化,包括改善照明、一站式中央空調系統及儲能項目。其中照明計劃透過自家研發生產的LED系統,對比市場上其他的LED燈,可再慳電五成,而且亦長壽五倍。
筆者期望透過這多元化的能源方案,為企業成功慳到不少「港元」。朋友聽了之後,隨即找其自住屋苑的業主委員會主席商討,研究找筆者的公司為屋苑大規模換LED燈,在零成本情況下,電費慳得一蚊得一蚊。
最後,筆者想跟讀者說聲告別。不經不覺在《東周刊》筆耕半年,透過文字向廣大讀者講解ESG的重要;隨着近日公司業務有不少新發展,工作日益沉重,實在分身不暇,在此祝願各位讀者有一個更綠色的生活、更宜居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