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綠文輝意 2022 年 11 月 23 日

黃文輝

上市公司知行集團(1539)創辦人,同時是集國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環保節能行業接近20年,對節能、減排及碳中和範疇有豐富經驗,被媒體稱為「碳中和大王」。他亦是大灣區碳中和協會副會長。

香港可建「一刻鐘生活圈」嗎?

還有不到二十個月,下屆奧運便來臨,作為主辦城市的巴黎,籌備工作如火如荼。巴黎奧運組織委員會表明,目標是舉辦有史以來最可持續性的奧運會,筆者極為期待。
提起巴黎,這是一個對全球環境保護非常有標誌性的地方,二○一五年聯合國在當地簽定具約束力的氣候協議《巴黎協定》,各國承諾致力推動減碳政策,將本世紀全球氣溫升幅控制不超過攝氏兩度。
巴黎現任市長Anne Hidalgo在二○二○年競選連任時,提出革命性建設「一刻鐘生活圈」的理念,反應非常好,熱潮更席捲全球,西班牙巴塞隆拿、澳洲墨爾本、加拿大渥太華皆響應,在內地更是發熱發亮,全國多個城市設立試點,上海市商務委早前表示,計劃用三年時間,在全市建立一百個「一刻鐘生活圈」。

筆者認為將綠化、太陽能、城市通風走廊等概念,引入發展藍圖當中,令北部都會區變得更低碳環保,成為香港建立「一刻鐘生活圈」的示範。

 


所謂一刻鐘生活圈,是讓市民在十五分鐘(有些城市是二十分鐘)之內,以步行、踩單車或坐公共交通工具,便能抵達日常生活常去地方。
「一刻鐘生活圈」除了大大縮短返工時間,因減少駕車亦有效降低尾氣排放,同時生活圈收細,有助社區關係更密切。正正因為一刻鐘生活圈可促進環保,巴黎及多個歐美城市紛紛將行車通道,改為專屬單車徑;停車位則變身戶外座位,讓民眾能用餐,部分地區則改為綠化公園,令生活圈更加低碳、宜居。
哪香港可打造一刻鐘生活圈嗎?有的。不少金融界朋友,家住中環SOHO,返工在IFC,因為中環非常塞車,出入都是坐中環半山扶手電梯,放假也在區內居多,所以非常低碳。筆者公司有一位得力女同事,家住灣仔,日常都是步行到灣仔寫字樓,塞車跟她扯不上關係。
平情而論疫情之後,不少工作模式變得可WFH,肯定有助打工仔活在一刻鐘生活圈,但以現時香港的整體環境,工作機遇集中在維港兩岸的幾個商業區,難以有效健全發展。
不過,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公布首份《施政報告》,強調重點發展「北部都會區」,明年會成立專責部門,制定具體計劃和行動綱領。為推動「北部都會區」未來發展,政府有意將位處核心商業區而沒有特定地域要求的政府辦公室,例如金鐘道政府合署近四成的辦公室面積,日後遷入「北部都會區」,帶動該區有足夠工作機會。
與此同時,為提升生活質素,政府將會在區內建設文化設施群、專上教育院校、大型體育設施及醫院網絡。筆者認為,這政策方向正正是朝着一刻鐘生活圈發展,特別是現階段仍在城市規劃,可以更有效將綠化、太陽能、城市通風走廊等概念,早早引入發展藍圖當中,令北部都會區變得更低碳環保,成為香港建立「一刻鐘生活圈」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