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只能回味 2022 年 11 月 05 日

梁家權

資深新聞工作者。飲食文化著作有《尋找失落的菠蘿油》、《沒有粉絲的碗仔翅》、《食蛋撻的路線圖》、《麥芽糖的黐纏往事》、《苦路救星陳皮梅》、《當油炸鬼變成老油條》、《天橋底的牛丸》。

自成一派:沖菜

相隔一個多月第二次來「沖菜」,多少領會到《論語》所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境界,沖菜根本就是把食物精製細做變成佳餚的好例子。
若不加以說明而只看賣相,很容易武斷沖菜是把家常菜搬上大檯。了解葉沖烹調的哲學,便知道功夫盡在細節中,表面幾乎看不出來,但吃下去便知龍與鳳。不僅耍出精細廚功,不只了解食材本質,更在於掌握提引、增益、抑制、掩蓋的味道協調技法,將看似平凡的食材變得很不一樣,真正懂吃的人,無不留下深刻印象。

 

 


話說自家掌廚每個月總會吃一兩次馬友魚,已經很愜意自己的本事,但上次在沖菜品嘗那道酒糟乾蒸三十分鐘的馬友,便知道被葉沖比下去,於是今次特意要看這個男人會炮製甚麼魚登場。
每一道菜,都期待他介紹箇中細節的時刻,因為他不會眉飛色舞加鹽加醋大言不慚的張揚自己有多本事,而是不刻意抑揚頓挫的娓娓道來,平實的語氣交代箇中細節,愈聽愈驚覺美味是從精細中滲出來。
今次是烏頭。他選用的元朗楊氏烏頭,是本地比較靠得住的品牌,而立秋至初春之間,是烏頭最當造肥美的日子,皮下布滿黃油,炮製得其法,簡直是人間美味。葉沖做潮式魚飯,然後配以普寧豆醬。
坦白說,對普寧豆醬沒有特別好感,在潮汕當地曾用心去問去找不太鹹的豆醬,但買回來都是失望的,所以這晚隨烏頭捧來一小碟豆醬,便立定主意不蘸豆醬,「淨吃」肥美的烏頭,不料葉沖開始細說豆醬。
他棄用原樽豆醬的汁液,以白醋和糖再煉製,經減鹹的豆醬,鹹香豆味相當突出,烏頭的魚味進一步提升。我甚至禁不住一粒粒黃豆放入口佐送美酒。沒有繁複的工序,也不是秘而不宣的秘笈,只是印證廚師了解問題出在哪裏,用最簡單的方法消解問題,僅此而已,但在座人人吃得心悅誠服。
葉沖是陳紀臨和方曉嵐的徒弟,如今他已自成為一派:沖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