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樓言
行政長官李家超上月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提到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為重中之重。相關短期措施包括加快審批建築圖則、擴展標準化補地價安排、放寬申請強拍門檻,以及壓縮造地程序,令「生地」變可建屋「熟地」時間縮短約三分之一至一半。其他主要舉措有研究開發綠化地帶、積極填海、聚焦「北部都會區」和發展棕地等,希望長遠為香港覓地建屋。報告一出,我請嚟萊坊董事、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王兆麒(Martin)到節目,傾傾佢對樓市點睇。
房地產市場對於報告反應冷淡,Martin解釋,除「簡約公屋」嘅倡議之外,大部分政策僅屬舊酒新瓶,對行業而言並不新鮮。最受注目,莫過於政府為「搶人才」,向外籍人士退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雖然所退還款項相當於樓價三成,但稅款始終要先繳交,待合資格居港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至可以申請退還。因此Martin擔心,措施未能惠及手頭現金不足買家,對於刺激樓市作用有限。

政府希望將北都打造成第四個商業中心區,鼓勵原區就業, 相信可以帶動當區住房需求。
對於本地人嚟講,報告未有提出加碼支援買樓措施,造成期望落差。更甚者,市場憧憬嘅樓市減辣措施並未成真。今年頭九個月樓價累跌百分之八,但Martin覺得並非斷崖式下挫,故未能提供足夠誘因令政府全面撤辣。佢認為樓市炒風不及以往,額外印花稅(SSD)只會阻礙二手市場流轉,成交不足導致市場欠缺參考價,令每一口價差距過大,引發連鎖效應和惡性循環,加劇樓市跌勢。近年疫情和政經局勢緊張,籠罩全球經濟與投資環境,佢相信政府有條件審視稅項力度。
講到應否撤辣,先前訪問過中原地產集團創辦人及主席施永青,佢認為今年係一個分水嶺,標誌樓市由近二十年嘅大牛市轉勢,走向熊市,原因係環球加息等宏觀因素打擊市場氣氛,使買家卻步。但相較股市,樓市抗跌能力較高,施兄反而覺得係有賴政府推出辣招,趕絕投機分子,令大部分入市者都係真正用家。樓市用家唔似股市炒家般對市況敏感,而剛需彈性較低可支撐樓市。就咁睇嚟,似乎業界對於應否減辣眾說紛紜。
《施政報告》焦點之一,落在「北部都會區」。政府希望將北都打造成第四個商業中心區,鼓勵原區就業,相信可以帶動當區住房需求。被問及港九新界樓價差距,Martin指港九與新界樓價相差最懸殊時,曾多達一倍,現時交通基建配套日漸發達,港九樓價只比新界高四成。《施政報告》提及將有三條主要幹道及三條鐵路陸續上馬,全港運輸網絡應會更為完善,相信可帶旺新界經濟動力,Martin預視樓價差距將進一步收窄至兩成。
由於年尾樓市交投向來淡靜,加上《施政報告》有助阻止樓價跌勢,Martin估計本年度樓市下跌百分之八。預料明年全面通關,有助振興樓市交投,可將跌幅縮減至百分之五以內,屆時亦可望企業回流香港,為辦公室租賃市場打下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