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教授著書抗癌教育 分享三十六個中醫治癌實錄
各類癌症威脅着人類,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二○二○年數字顯示,全球有近二千萬宗癌病新症。在香港,癌症更成為頭號殺手,單計一九年便奪去逾一萬四千人的性命。
現為大學客座教授的註冊中醫師吳錦及其團隊,為了令大眾預防及抗擊癌症,最近以推廣健康教育為目的,透過《晚期癌症康復紀實》一書,記錄三十六名癌病患者經中醫治療康復個案,更詳列多種流傳千年的中醫養生方法,包括「六字訣養生法」及「五行五味飲食法」兩大攻略,讓大眾學習從運動及飲食入手,打好抗癌防癌基礎。

馬先生接受中醫治療後,至今已回復正常體魄,只需定期進行鞏固治療。
四十歲的馬先生,八年前證實患上鼻咽癌,且已轉移到淋巴及顱內。馬先生憶述,當年接受放射治療時,出現嘔吐、口腔潰爛、味覺變化及脫髮等副作用,因為難以進食並會嘔吐,短時間內消瘦近五十磅。
其後他向中醫求診,因為中醫治癌着重病症辨證分型,施以個人化治療,配合柴胡、黃芩等藥材、針灸及蒸薰,驅毒化鬱,散結消瘤,「身體情況有所改善,起碼知道自己在吃甚麼。」
馬先生完成電療療程後,鼻咽腫瘤有所縮細,但仍有殘餘癌細胞,故繼續接受中醫治療,經過多個月病情明顯減輕,至今已回復正常體魄,只需定期進行鞏固治療,並持續運動及少吃紅肉及荔枝等上火食物。確診時剛新婚的他,現已育有一兒子,他希望能身體健康,陪伴兒子成長。
中醫一向有藥食同源概念,只要調和飲食五味,也有利於養生和治病。書中記錄一個兒童癌症患者東東,現年五歲,他半歲時因腹部發現硬塊,經常嘔吐,到醫院檢查後發現有一個逾十厘米大的生殖細胞惡性腫瘤,並已侵入骨髓,基因檢查顯示有染色體異常。不足一歲的他已接受多次化療,但期間出現便血等嚴重副作用,加上腫瘤不減反增,癌指數再次升高,多次留醫深切治療部,被多次發病危通知,醫生更表明沒法再治療。家人決定帶病童轉看中醫一試。
從中醫角度去看,東東氣虛力弱,治療初期,沒有力氣坐起來,接受針灸治療時,連哭喊也發不出聲音;經中醫藥養陰固腎和排毒,病童漸漸好轉過來,癌細胞減少,胃口得以改善,加上辯證擇食補充營養,體力得以回復。病人去年接受影像掃描檢查,證實腫瘤已經消失,但因以前曾經受化療傷肝,目前繼續以中藥調理身體。

現為大學客座教授的註冊中醫師吳錦及其團隊,最近以推廣健康教育為目的,推出《晚期癌症康復紀實》一書。

「六字訣養生法」是一種強身氣功方法,透過六種吐音,調整體內器官功能平衡。
練氣功配五行飲食
現為大學客座教授的註冊中醫師吳錦,曾任中國衞生部臨牀藥理基地主任、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創院教授等。她與團隊以推廣健康教育為目的,近日推出《晚期癌症康復紀實》健康書籍,記錄不同晚期癌症的真實治療病例,也介紹流傳千年的中醫養生方法。
其中「六字訣養生法」是一種強身氣功方法,透過六種吐音,配合鼻吸口呼腹式呼吸,加入動作及意想氣血經由經絡在體內行走等輔助,有助調整體內器官功能平衡,對癌症患者可起養生調理、減少病痛作用,無病者能增強體質。「五行五味飲食法」則以五行歸類原則制定,不論健康人士或癌症患者均適用,但要留意過度攝食五味,有機會易損傷五臟,造成反效果。

馬先生接受中醫治療後,至今已回復正常體魄,只需定期進行鞏固治療。

中醫治癌着重以人為本,每個病症需辨證分型,再施以個人化治療。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