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舍修例 業界憂慮 狄志遠提三招緩解
政府銳意提升安老院及殘疾院舍質素,今年向立法會提交相關修例草案,要求提高院舍工作人手比例、住宿人均面積等最低要求。相關草案已完成二讀,立法會社福界議員狄志遠贊同相關修訂,預計最快兩個月後會進入三讀表決程序。
不過今次修例卻令業界非常憂慮,狄志遠指多個院舍經營者向他反映他們擔心將來難以迎合新例要求,業界早前更舉辦論壇,由業內經營者互相交流及探討如何應對新法例。
狄志遠也有出席該論壇,並向安老業界拋出三招,冀能緩解業界的憂慮。第一,收集及整合業界聲音,梳理清晰他們的重點訴求,再向政府反映;第二,促請政府設立基金,支援及資助私營院舍轉型;第三,擴大現有院舍券資助金額及受惠人數。
狄志遠解釋:「業界普遍對修例感到憂慮,卻未能想出反建議,所以要幫助他們進一步整合訴求;同時不少私營院舍規模較小,疫情打擊下難有足夠資金提升硬件及軟件至符合新例要求,這方面亦需要政府作出援助。」

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上月舉辦聚焦論壇,討論修例對業界的影響。

立法會社福界議員狄志遠估計,最快兩個月後院舍相關修例草案進入三讀表決程序。
社署現時發放合共約三千張院舍券,供正在輪候宿位的長者入住指定私營院舍。院舍券資助金額按申請者入息和資產而調整,每月上限一萬六千元。
狄志遠說,若當局降低審批門檻,並提高資助金額,令獲資助的院友人數及金額增加,變相令業界有更多資金流轉,便可製造更大誘因,讓他們透過改善現有設施及配套,吸引更多人入住。同時業界提升院舍質素所增加的成本,又不會直接轉嫁到院友身上。
此外,政府早前估計新例實施後,業界需額外聘用二百八十名護士。香港安老服務協會副主席邱婕兒說,近年不少醫護人員辭職離港,行內早已鬧「護士荒」,院舍未必能「搶贏」醫管局等大機構。有業界推算,院舍行業實際欠缺護士數目達五百至六百人,遠比政府估算數字高。
就《2022年院舍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內容,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上月舉辦聚焦論壇,有超過二十間院舍代表出席。其後計劃舉辦一系列地區論壇,屆時會邀請相關政府官員及立法會議員出席。

由政府興建、預計明年第三季投入服務的上水古洞北福利服務綜合大樓,內部院舍牀位間隔明顯較為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