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綠文輝意 2022 年 08 月 31 日

黃文輝

上市公司知行集團(1539)創辦人,同時是集國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環保節能行業接近20年,對節能、減排及碳中和範疇有豐富經驗,被媒體稱為「碳中和大王」。他亦是大灣區碳中和協會副會長。

廢物利用 3大「臭電池」曝光

數星期前,筆者撰文寫榴蓮中間的一層不可食用的海綿質地物料,經處理後可變為碳氣凝膠(carbon aerogel),可成為儲電的上乘物料。朋友看得相當過癮,大呼這是「最臭電池」,並要求筆者安歌,再講類似「估你唔到」的電池原材料。
筆者不知榴蓮是否「最臭電池」,因為世上還有不少「異味發電」方法,例如我們日常生活剩下的廚餘,內裏含有赤蘚醇(erythritol)和木醣(xylitol),這兩種化學物質經高溫處理,再利用納米技術將分子縮小,便可兩者互相融合,得到有儲電功能的原材料。
而又髒又臭的牛糞,也是化廢物為能源的寶物。以往在鄉村地方,農民將牛糞貼在家的圍牆,曬乾後變作燃燒生火的物料。隨着時代進步,牛糞加工變得更為科學化,經處理後可產生大量沼氣,除了可作為火力發電的原料,也可製成充電電池。

牛糞雖然「重口味」, 但可提取有用物質變成循環再用的充電池,換個角度看不單可廢物利用, 也有利ESG發展。

 


香港地方少又高度城市化,要找隻牛並不容易,更不要說牛糞,但在地大物博的海外便是ESG商機。坐擁四十六萬頭乳牛的英國大型乳製品公司Arla,去年便搞新意思,與香港為總公司的電池廠商GP合作,利用牛糞作原材料,製作可循環再充電的「Cow Pattery」。Arla表示旗下的乳牛,每年大約排出一百萬噸重的牛糞,足以為英國一百二十萬個家庭,供電長達一年。
很多人喜歡在煮食時,加入辣椒調味,令餸菜的層次更加昇華。原來辣椒在ESG世界裏,同樣有「調味增潤」的作用。研究人員發現,在太陽能發電板之中,加入辣椒內負責產生刺痛感的化學物質「辣椒素」,可令發電板中的活性物質顆粒膨脹,刺激發電板吸收更多陽光,繼而將更多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提升太陽能發電板的功率。
很多人感到好奇,為何研究人員想到從這些帶有異味或「重口味」的物料之中,發現可提取有用物質。其實這正好反映地球資源相當寶貴,只要做好分類工作,很多大眾掉到垃圾桶的「廢物」,其實換個角度也另有用處,不單可廢物利用,也可大大減低堆填區的壓力。
惟筆者也帶個「頭盔」,上述的新興發電方法之中,不少尚在研發階段。即使日後正式量產,規模也不會很大,但在ESG的生態圈之中,始終是集腋成裘,絕對是有利無害。
其實在儲電世界之中,有一種較現時最常用的鋰電(Lithium)更為強勁、而又安全不會爆炸的物料,它更被譽為「儲能王者」。到底甚麼物質這麼巴閉?下星期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