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光明旅樂 2022 年 08 月 17 日

項明生

深度旅行家、電台及電視主持,將文史哲藝融入遊記寫作及節目。作品多次榮獲十大好書、金閱獎,以及《明治憑什麼》、《明日世遺》獲得香港開電視收視冠軍。作者的FB/JamesHongAkio、官網:www.JamesTrip.com

和製漢語

傳統上,日本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到了唐朝時候大法革新,日本人利用中國的草書,創造了平假名;又利用中文字的部首,創造了片假名。不過假名有一個問題,就是表音不表意,容易令人有混淆,所以日本保留了大部分漢字,至今仍有2,136個,叫做「常用漢字」,用作表意。
到了明治維新時,日本人需要大量翻譯西方的新詞彙。翻譯方法有兩種:第一是音譯,日本人稱之為「外來語」,它是以片假名的音,直接翻譯了英文、法文或者德文的詞彙;另一種方式是意譯,就是利用漢字的特色重新組合,創造一些新的詞彙出來。由於這些新的詞彙是漢字,中國人很容易便可明白。相比起當時清朝翻譯機構「同文館」,日本的這種意譯更加生動、更加形象化,傳入中國後被廣泛應用,就像今天的潮語在網上瘋傳一樣。我們稱之為「漢字之逆襲」。這些全新的詞彙統稱:「和製漢語」(わせいかんご)。

日本的牛奶是我的最愛。

 


香港人去日本購物,幾乎必去藥妝店,在店舖裏隨手拿起一支補給品,或者是食品,包裝背面所印的成分表,大部分都是漢字,很容易讀懂,頓時覺得自己很厲害。譬如:日文字當中有個「炭水化物」,我們一看就知道即是中文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英文是Carbohydrate,這是一八八四年才創造出來的新英文字。Carbo意譯就是碳,Hydrate意譯就是水。不過當時明治維新的翻譯人員以為,如果單單叫「炭水」,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水的一種,所以在字的後面加了「化物」兩字。
有時我們會在包裝上面見到一個字叫做「タンパク質」,多數用片假名寫出來。タンパク即是蛋白,這個字在翻譯時並不是以英文翻譯過來。經過研究,原來是明治維新的時候,翻譯人員從德文Eiwei這個字翻譯過來的。Ei即是蛋,wei是白,整個日文字是以蛋白意譯過來的。當我們到藥妝店或者超級市場,見到包裝上面這些和製漢語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感謝這一群明治維新時期,醒目厲害的翻譯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