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價黃花
上星期網上流傳一張照片(見圖),一條黃花魚孤伶伶躺在碎冰上,背後豎起的價錢牌,一個「6」字之後有三個「0」,令人側目,結果這一幕也上了報紙新聞版面。
據說,這是荃灣楊屋道街市的一幕。價錢牌上的數目叫人咋舌之外,還有三個亮點值得注意:其一是不以斤両計,而是每條一口價。隱約看到碎冰之下還有四、五條,以每條六千元計,要眼光好準繩才不會蝕底,事關多一両少一両上落相差至少幾百元,不可謂不肉赤。

其二,是「本灣」。水上人說本灣即是本港水域,即是說這條魚不管牠是過客還是原居民,總之在本地落網。別忘記,香港還未被英國睇中之前,只是一條小漁村,不是農村而是漁村,自然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就是東面是大海洋,西面是珠江出口附近,有最吸引魚類的鹹淡水棲息環境。想當年,別說黃花,白花、馬友、黃腳鱲經過有收穫,有錢佬的至愛「七日鮮」亦偶然蒲頭……俱往矣,不僅每隔十五分鐘有速度飛快的水翼船或噴射飛航激起波浪,打擾魚兒安寧,流出大海的江水污染物亦禍害海洋生態,當然還有社會富裕起來、內地暴發戶多如牛毛後,幾乎把海產吃至絕後,黃花絕迹本灣,標榜牠是本灣魚,實屬難能可貴,而且目測牠至少有斤幾兩斤重,能躲災避劫長成大魚,也是罕有,物以罕為貴。
其三,是海黃花,承上所言,本灣已經指是本地野生魚,非養殖貨色。有魚販不知是說笑還是無心快語,說本地魚檔幾十元至百元的黃花魚,十條有十條都不是野生的!都說「海魚」喎?魚販反問:在海中漁排網籠中飼養長大的,能說牠不是海魚嗎?聽了當堂反眼。這條強調本灣海黃花,信是野生的話,毫無疑問是真正的寶物,貴是有道理的。
貴到每條叫價六千元,是匪夷所思嗎?必須要知道市場最實際,魚販不會開一個無人問的天價,有市才有價,那就是市價,吃不起和不屑吃的,肯定大有人在,但吃得起和識食的亦大不乏人。實不相瞞,若有閒錢,牠一早已成為我的檯上鮮。實在很想知道牠是甚麼味道。
撫今追昔,感謝母親大人在我年幼時,經常在街市買非常廉價的黃花仔,那種滋味,至今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