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綠文輝意 2022 年 08 月 18 日

黃文輝

上市公司知行集團(1539)創辦人,同時是集國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環保節能行業接近20年,對節能、減排及碳中和範疇有豐富經驗,被媒體稱為「碳中和大王」。他亦是大灣區碳中和協會副會長。

世界首富是如何煉成的?

很多人都知全球首富是Tesla的老闆Elon Musk(馬斯克),根據今年五月《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推算,馬斯克身家高達二千一百六十億美元,絕對富可敵國。他亦是典型「有錢便任性」,早前表示斥巨資全購社交媒體Twitter,之後又反口,最終雙方要鬧上法庭。
馬斯克富有不少新聞,很多人以為他是靠電動車發達,這說法只是答對了一部分。其實Tesla在二○年之前都是長年累月蝕本,公司更在一九年陷於財困,手上的流動資金只足夠營運多大半年;馬斯克為了削減成本,要求Tesla的多個工廠團隊不再訂購辦公文儀用品,甚至連洗手間的廁紙也不再購買,希望慳得一蚊得一蚊。
惟節流只是杯水車薪,Tesla決定變賣公司當時一件非常值錢的「家當」,亦即是碳權(Carbon credit)。單計二○年,Tsela在碳權交易中獲利十五億美元,足夠公司填了該年的氹,反過來更賺六億美元,錄得公司自○三年成立以來首份有盈利的業績。
之後Tesla每年也繼續將手上的碳權套現獲利,加上電動車進入收成期,Tesla股價開始火箭式向上,帶挈馬斯克身家暴漲。可以說,馬斯克榮登全球首富之路,變賣Tesla手上碳權是重要的一步。
或者讀者看到這裏,依然對碳權一頭霧水。事實上,碳權真的很抽象,它是一種「無中生有」、根本不存在的資產。這要從一六年聯合國通過具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巴黎協定》說起,各國同意致力推動減碳,將本世紀全球氣溫升幅控制不超過攝氏兩度,長遠達致「碳中和」,亦即碳排放量與減碳排量相等,互相中和抵銷了。

Tesla在一九年陷於財困, 要靠出售碳權套現補貼,才可捱到電動車進入收成期股價急升。可以說馬斯克榮登全球首富的路, 變賣Tesla手上的碳權是重要的一步。

 


碳權的操作就好像一個生態天秤,政府或企業在營運中製造污染,製造一定數量的碳排放,就好像在天秤的一方加了重量,天秤自然側重在該方;為達致碳中和,需要在天秤的另一方購入相應份額的權碳來抵銷,藉此維繫生態平衡。
而一些能促進減排的企業,可根據成功減排數量,按比例得到碳權。Tesla便是靠生產不耗用燃油的電動車,有利碳中和發展,獲發大量碳權。
由於碳權有價有市,成為了一種新興的商品交易,在海外有不同的碳交易市場,當中在最成熟的歐洲市場,每公噸碳權現在價值約七十多歐元,較一年前價格升逾四成。
筆者的公司,過去十多年在全球各地從事多個節能減排的項目。今年初在本港及內地找了認可合資格機構,為集團其中一個在印尼的節能項目進行雙認證,核實得到五萬噸碳排放量。
這數字看似很少,但此項目只是集團一個很少的部分,實際集團可得的碳權數量,遠遠不止此數,不計仍在進行中的項目,累計起碼持有約一百萬噸碳權,絕對是集團內一項非常重要的資產。
此外,集團在馬來西亞有一個與政府合作的十年節能大計剛剛開始,單是這項目,應可獲三百七十萬噸碳權,為集團碳權儲備進帳不少。
集團早前將部分所得的碳權,用作搞創意NFT藝術項目,未來還會大力發展碳權衍生產品,讓更多普羅大眾進一步認識碳權,從而體會ESG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