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的年代
杜琪峯為電影《七人樂隊》設計的宣傳句語:「我們曾走過的 感動的˙˙香港」,他說一定要留空隙、一定要加兩點,這就是香港導演的堅持。
為何要拍《七人樂隊》?
杜導說:「2010年電影全面數碼化,不再拍菲林電影,當時有點失落和傷感,為了紀念這個傷感,想一班出色的香港電影導演,就找他們一起合作,為香港電影留下遺產及歷史,因為可能是香港最後一部菲林電影。」
怎料他一發起,洪金寶、袁和平、譚家明、許鞍華、徐克與林嶺東都一口答應。
杜導說:「一部電影也不能太多導演參與,每人太少時間表達不了甚麼,我們都是在香港長大的,所以最後選擇拍香港,七個年代,我們是抽籤決定的。」
由抽籤寫劇本到上映這刻,杜導充滿對電影的熱情,第一次在銀幕欣賞時,只有感動。
他說:「我跟林嶺東最好朋友,他早我一年加入電視台,曾經一同做副導演並同住,感情更密切。之後我們都很有緣份,各自離開電視台後,又先後加入同一間電影公司。在《七人樂隊》林嶺東的章節,我看到他的另一面,很驚喜亦很感動,他的兒子在戲中演出是有特別含意。如果沒有拍《七人樂隊》,都是我和他的損失。」
杜導相信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杜琪峯發起拍攝電影《七人樂隊》,洪金寶、袁和平、譚家明、許鞍華、徐克與林嶺東都一口答應。
洪金寶大哥說:「如果《七人樂隊》是一隊樂隊,《練功》就是鼓。當我抽中50年代,心裏叫好,剛好是我出生年代,沒有想過跟別人調換,立即想到練功的題材。不用做資料搜集,因為所有情節都是真實發生,都在我腦裏,不會忘記。」
許鞍華說:「因為我是第一個開工的導演,香港已經沒有賣菲林的途徑,幾經轉折,在泰國找到貨源,才順利開工,而另一個難題又出現,就是沖印問題,香港完全沒有地方沖印菲林片,最後我忘記是泰國還是印度沖曬菲林。其實當時菲林機拍攝都有困難,能操作的只有三幾部,所以拍攝過程有太多美好回憶!」
袁和平說:「我不一定拍功夫、動作片,想拍另一種感覺出來,看看大家能不能接受。這個短片我就嘗試去拍一個比較有點幽默感,有親情有感情的,一家人最後應該是互相了解互相遷就,用愛去溶化誤會。」
最後送上兩大導演金句:
杜琪峯:「全心全意去創作,就會創作出不同電影。只要努力,就會成功,如果做得不好就是因為不夠努力,我不相信懷才不遇。」
洪金寶:「我永不言休,做人不可以只會重提往事,昨天的事就留在昨天,要活在當下,放眼未來,刻苦耐勞,活得快樂!」
好好記住今日的《七人樂隊》。
可能是香港最後一部菲林電影。
七位大導演七種香港情懷。
創造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