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食習慣及胃病致牙侵蝕 從牙齒護理及日常生活入手
琺瑯質是人體最堅硬的組織,不過酸性物質可以將這層物質「瓦解」,牙齒會凹陷、碎開、容易敏感。除了酸性物質,也要提防糖分,因為當糖分與口腔細菌發生反應,也會產生酸,進而侵蝕牙齒。牙醫黃凌旻醫生說,琺瑯質可被修復,但必須從日常飲食和牙齒護理產品入手,幫助牙齒「再礦化」。
口腔每天也可能會有不同的酸性物質侵蝕牙齒,包括食物、飲品、胃酸等。黃凌旻醫生解釋:「胃部含有原本用來消化食物的強酸,然而,胃酸倒流的情況在香港甚為常見,即人體食道下括約肌張開導致倒流,而當倒流的胃酸進入口腔,其酸性會對牙齒造成嚴重損害。」初期牙齒侵蝕未必有明顯病徵,但當問題日漸嚴重,可能會出現牙齒凹痕、變黃、碎開和敏感。要留意的是,如果將以上的問題置之不理,患者所承受的不適不只於此,可能最後可導致蛀牙、牙痛,嚴重全方位影響生活、睡眠、工作、飲食。

牙科醫生黃凌旻醫生講解牙齒侵蝕。
減肥喝太多西柚汁、常喝運動飲品增牙齒侵蝕風險
牙齒侵蝕的高危因素眾多,但不少也與日常飲食有關,包括經常飲用酸性飲料,例如不少人喝大量西柚汁減肥、運動人士飲用能量飲品,這些都是帶酸性的飲品,黃凌旻又指,口水分泌減少人士、胃酸倒流、過量攝取酒精、長期吸煙等也是牙齒侵蝕的高危因素。

右邊裂痕為牙齒侵蝕情況,除了常用的氟化物,仿天然琺瑯質微粒也能保護牙齒,能在牙齒表面形成一層保護層及阻塞象牙質的微細小管(如圖中牙齒左方)。
選對牙膏成分可幫助減少牙齒侵蝕
要避免牙齒侵蝕,黃凌旻醫生說其實有辦法,可以從兩個方向出發,即減少琺瑯質流失和補充形成琺瑯質之物質。要補充形成琺瑯質之物質和以鈣、磷酸鹽幫助牙齒「再礦化」,選擇合適的牙膏非常重要。黃凌旻醫生指出,氟化物已獲證實能有效預防蛀牙,而近日有指含有仿天然琺瑯質微粒(Biomimetic hydroxyapatite, BioHAP)的牙膏可有類似效果,但較少人認識及使用。
牙膏成分都幫助減輕牙齒敏感
黃凌旻醫生解釋:「仿天然琺瑯質微粒的原理是該成分能滲透到牙齒縫隙中,填滿象牙質微細管道,填補及修復已流失的礦物質,在琺瑯質外形成保護層,抵抗口腔內酸性物質和細菌。」
翻查研究,比較八種類型的牙膏,在改善敏感牙齒的成效如何,結果在第二周和第四周的結果均顯示,含納米羥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的效果最好,第二周的累積改善敏感牙齒概率為60%,第四周則增至67%。
從日常生活入手減少琺瑯質流失
不過預防勝於治療,要減少琺瑯質流失,黃凌旻醫生提醒其實應該先從飲食習慣入手:「喝水取代果汁或汽水、減少進食的頻密程度、飲用或進食酸性食物時避免含於口內、飲用或進食酸性食物後,應以清水漱口。」另外,如果有胃酸倒流或嘔吐,應盡快求醫 ,以及溫和、徹底地,每天早晚以約一克牙膏刷牙,每次兩分鐘。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