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N學生文憑試「摘星」
每年DSE放榜都有人歡喜有人愁。有比預期好的歡呼躍起,有失手失落的可能低頭嘆氣。這時候,家長、老師和朋友應該按每位同學需要而輔導或安慰,鼓勵及啟發如何處理問題,靈活變通,不要放棄,邁向將來。
今年母校迦密中學出了一位超級狀元曾志鵬同學,已經有很多報道,包括他每日溫書八小時,曾經「中招」,雖染新冠仍處變不驚,他又喜歡唱詩歌來激勵自己,抒發情緒,即席唱了一首很啟發人的詩歌:〈愛是不保留〉,其中的那句歌詞「一刻燦爛便要走」十分讓人深思。
今期,我更想分享關於有困難的考生。每年那些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生,例如:自閉症群譜、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弱視弱聽或肢體殘障者,更需要支持和接納,支援及建議如何選擇前路。

我有一位病人及迦密中學師弟譚家奇同學,他讀幼稚園之前已經被確診自閉症,在成長過程中遭遇很多困難和白眼。這些年來「平機會」多做教育,社會也逐漸認識自閉症,孩子被歧視的情況減少,但其實仍然有很多攔阻SEN兒童健康發展的障礙。
可幸家長和迦密的老師及同學很接受他,家長很努力送他去接受多方面專業治療,積極培養,譚家奇自己也堅持盡力學習,終於以兩科5**,兩科5*和四科5佳績,在一五年考入香港大學。
三年前,譚家奇以一級榮譽畢業,得到獎學金成為研究「幹細胞」的博士生;當然做博士生也有很多辛酸和挑戰,希望他繼續努力,有關過關,研究成功,貢獻香港、國家,甚至全世界!
同樣,在一五年中學文憑試中「摘星」的,有患脊髓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周佩珊(Josy),她雖然完全沒有移動身體、手腳及頭部能力,倚靠呼吸輔助儀器,但她排除萬難,考進大學,選擇入港大文科,經過七年努力,今年已經以二級榮譽甲等大學畢業。
讀大學時,Josy和我(當時作為醫學會副會長)及其他有相似需要的病人,與醫學會會董一起創立「兒童家居呼吸支援會」(PHRESS),服務有需要的同路人。
佩珊不但戰勝新冠疫境,更成功爭取特首支持,使醫管局引入治病的超級昂貴新技術研發的特效藥治療,幫助其他SMA病人,個人更獲選為香港精神大使,鼓舞香港人!感恩!
當然也有很多SEN或殘疾的孩子是未能有好成績,要接受現實,仍請大家謹記,要放開,卻不要放棄。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