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只能回味 2022 年 08 月 06 日

梁家權

資深新聞工作者。飲食文化著作有《尋找失落的菠蘿油》、《沒有粉絲的碗仔翅》、《食蛋撻的路線圖》、《麥芽糖的黐纏往事》、《苦路救星陳皮梅》、《當油炸鬼變成老油條》、《天橋底的牛丸》。

煲冬瓜重逢奇緣

「梁家權!」隨意走進一家藥材舖買煲冬瓜湯的材料,不料有人直呼我的名字,不免愕然。平日得罪人多稱呼人少,曾發夢有人叫名點相,尋仇是也,自噩夢之後,在街頭忽然有陌生人上前呼名招呼,會裝作若無其事,睇定環境才決定如何應對。做了多年踢爆和追蹤報道,也看到行家的遭遇,這份警覺在離開前線十多年依然產生條件反射,有時都覺得太過敏。
從前居住和工作都在東區,西灣河和筲箕灣兩個街市留下不少腳毛,搬往他區多年,最近也常回到筲箕灣金華街街市揀魚買菜,但從未光顧藥材舖。酷熱難耐,心思思煲冬瓜湯消暑,小時候大小暑前後,總會隨父母到山頂公園,在竹樹叢中摘鮮嫩的竹芯,然後再到藥材舖執其他煲湯材料,但材料實在太多,自己又冇耳性,其實只知有薏米、荷葉、燈芯草、扁豆……但究竟還要加甚麼?

 

 


於是在金華街買了一大塊表皮有白霜的靚冬瓜之後,路過一家藥材舖,便停步告知店家想執煲冬瓜湯的材料,怎料有人認得我!這位女士補上一句:「我係你學生呀。」腦袋又開始轉動,平生教過兩類學生,一是新聞系的大學生,另一是幾十年前女子夜校的中四、五年級學生,眼前人就是中文科的學生。似水流年,人海飄浮,真的記不起了,直至告訴我她漂亮的名字,才翻起一點印象。嗯,為甚麼不是叫我梁Sir呢?
雖沒光顧過這家「中華藥業」,但路過的次數屈指難算,莫非平日行路頭耷耷,竟然沒一次有目光接觸,若非連續幾百小時的酷熱天氣警告,也實在熱到飛起,才扚起心肝煲冬瓜,在筲箕灣執料才有重聚之緣。
她身旁高大的男士二話不說便遞一包東西過來,標籤上大大個字「冬瓜茶」。仔細看內容,有蓮葉、蓮蓬、燈芯草、木棉花、赤小豆、扁豆、雲苓、生薏米、熟薏米、川萆太、澤瀉。幸好藥材明白一知半解和冇心肝的人多,索性執齊一包,予人方便。大大包,二十元咋,單是不用頻撲,慳工夫慳腳骨力已很好了。
眼尾看到店內有其他藥材包,下次去找找雞骨草及配料,夙興夜寐,加上不時享用杯中物,是時候疏疏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