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東觀點 2022 年 08 月 02 日

郊野公園有增無減 適度建屋無損保育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重提在大欖隧道出入口側邊的郊野公園邊陲地帶,興建約三萬五千個公屋及居屋單位的建議,並推算若建議得以落實,可望將現已升破六年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一下子縮短至五年,協助數以萬計居於劏房的基層市民加快上樓,改善生活。
一如所料,建議惹來大批環保人士與團體批評,強調郊野公園對維護香港的環境生態,對市民的身心消閒都至為重要。有學者形容香港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認為不論基於任何理由,郊野公園都是碰不得。亦有部分人士認同,某些郊野公園邊陲地帶,例如擬議的大欖隧道旁選址,本身的生態保育價值其實不高,但擔心此例一開,開發範圍將會愈擴愈大,令作為香港城市特色的郊野公園面積愈縮愈小。

大欖隧道出入口側邊的郊野公園邊陲地帶若釋放建屋,將提供三萬五千個公營房屋單位,便一下子縮短公屋輪候時間至五年。

 


對於那些已經上樓的公屋居民,及有能力購買私樓的中產階層,郊野公園確實是他們在周末及假期舒展身心的好去處,公園內的昆蟲雀鳥、一草一樹都相當值得保留和欣賞。但對於每日都生活在面積只得數十平方呎、呎租卻隨時貴過山頂豪宅的劏房居民來說,郊野公園再大、再靚、再方便,都談不上是一種福分。
對於愈縮愈小的憂慮,實情是香港的郊野公園面積從來都是有增無減,在回歸後更有加快擴展的趨勢,先後加入了龍虎山、北大嶼及紅花嶺等合共三千公頃的土地,令郊野公園範圍佔香港陸地面積比率升破四成。此數字還未計及那些未必位於郊野公園的法定界線內,但同樣因保育理由而難以發展的海岸公園、地質公園、自然保護區及濕地緩衝區等。香港實際上正在不斷縮小的,是可供發展的用地。
被新列入郊野公園範圍的土地,無可否認都具有較高的生態保育價值,但不代表舊有的郊野公園土地也是如此。有學者就指出,舊有的郊野公園範圍,主要是跟隨為了保護水塘的集水區而訂立,與是否具備生態價值無關,當中部分水塘更經已停用。有人就提議就全港的郊野公園用地,進行一次客觀、科學和全面的生態價值評估,理應大受保育人士歡迎,但現實是不少環保團體都對此興趣缺缺,皆因他們擔心評估結果是部分土地根本不值得保留。
政府在去年發表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提出在新界北部建立多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希望做到發展與保育並存。有人就認為,要真正平衡發展與保育,政府應以「一換一」的方式去處理郊野公園範圍的增減,每當要加入一些高生態價值的用地,但應同步釋放一些不具或只有極低保育價值的土地。如被釋出的土地附近有較佳的交通及社區配套,便應用作房屋發展,否則用來做一些康體、旅遊、安老、以至監獄設施也是好事,以騰空更多市區用地作更具效益的用途。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講話」指出,特區政府必須「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之一,就是「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請我們的官員「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破難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