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醫道 2022 年 07 月 28 日

岑信棠

港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榮譽教授,腫瘤專科醫生,行醫四分一世紀,親眼見證科技進步,癌症由不治之症,至大部分都有得醫。

老年腫瘤學

年長的癌症病人愈來愈多,根據二○一九年香港癌症統計資料顯示,六十五歲及七十歲或以上的癌症患者分別佔所有癌症患者的百分之五十三及三十九。年長癌症患者決定治療方案時或有更多考慮,癌症治療大多進取及副作用多,年長患者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甚至同時患有其他疾病,這兩方面都會影響腫瘤治療效用、病人承受副作用的能力及生活質素,繼而增加併發症的機會及嚴重性,所以年長癌症患者對治療的選擇需要分外謹慎。
廿年前,腫瘤治療主要是手術、化療及放射治療,當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治療人士能否承受化療的副作用;自針對不同腫瘤的各種標靶治療面世,它們分別有不同副作用,所以用於年長患者前要先評估身體狀況,因應副作用而選擇最適當的標靶藥物。八年前,PD-1免疫治療開始應用,發現對年長及一般年紀的癌症患者療效和副作用相若,只是同一個副作用在年長病人的承受能力較低。

 

 


年長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尤其是化療所需的評估,除了包括其他患者均會接受的腫瘤性質及行為、影響範圍、造血和肝腎功能等常規評估以外,還要考慮以下各類:透過了解長者的日常活動能力、其他藥物、營養狀況、認知功能及心理狀況等,去確定長者本身總體健康狀況及其嚴重程度、所需的醫學及家庭等支援,並就癌症及其他不同健康情況的急切程度而決定治療的的優次並減少藥物衝突。這些評估需在患者確診時、治療初期及期間定時重複進行,因應身體狀況的發展而調節治療需要。
年長癌症患者接受手術前亦需要評估,包括檢測心肺功能以減低手術後出現併發症的機會,手術前和後接受物理治療以改善身體機能狀況。由於他們較易需要長期住院卧牀,故需特別留意出現褥瘡、跌倒的情況,並應確保術後他們有足夠的止痛藥,提升其生活質素。
放射治療方面,年長癌症患者的特別考慮是當其腫瘤長在頭頸部的話,放療會影響口腔、食道,導致吞嚥疼痛及困難,繼而出現營養不足而影響療效,痛楚亦可能影響治療能否持續,所以應盡量採取預防性措施。
何老太於五年前確診腸癌,當年她七十八歲,手術後病理報告顯示她有一粒淋巴受影響。腫瘤科醫生跟何老太和她的家人說,根據評估,何老太的整體健康可承受口服化療,何老太和家人商量後認為復發風險不高,決定不使用口服化療。誰知兩年後癌症在其肺及腹部淋巴復發。醫生說,兩年前建議使用的化療藥物,仍能適用於何老太。用藥兩個月後的掃描顯示,何老太的腫瘤已有縮小。
可惜腫瘤在一年後再度來襲,醫生評估了何老太的身體狀況後,認為她可承受加上針對EGFR上皮生長因子的注射性標靶藥物,家人同意,加藥後何老太的情況又再受控,直至六個月前她的癌症再度惡化,醫生指出可轉用抗血管增生的標靶藥物,但會有百分之一至二出現血栓塞。何老太轉藥後,腫瘤再一次受控。前路,仍是滿希望。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