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百世的味力
集中西文化特色的豉油西餐,是香港地道名食,當中有超過一百六十年歷史的太平館餐廳,正是首家由中國人開設的西餐館。今期請來專欄作家李純恩與太平館餐廳第五代傳人徐錫安,與大家分享這老字號的經典飲食故事,暢談如瑞士雞翼、燒乳鴿等名菜的趣事,了解這家歷史悠久的飯店如何歷百年而不衰。

專欄作家李純恩(圖右)與太平館餐廳第五代傳人徐錫安(圖左),藉着美食和大家分享太平館餐廳的經典故事。

區經理在太平館工作逾四十年,他說豉油西餐陪伴香港人長大,是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美食。
1860年創業 傳承五代
李:李純恩 徐:徐錫安
李:徐兄,趁這個機會先介紹太平館餐廳的歷史。
徐:太平館在1860年由我高祖父徐老高於廣州開設,至今逾一百六十年歷史,是最早由中國人經營的西餐廳。傳承至今,我是第五代傳人。
李:據我所知,餐廳有許多招牌菜至今仍然沿用百年秘方,例如燒乳鴿。
徐:沒錯。很多人以為我們的燒乳鴿是中式烹法,其實是依照西餐配方,也是最早的Fusion菜式。
李:我記得太平館曾經將乳鴿放在自家天井飼養,堅持新鮮即製,難怪曾是孫中山最喜歡的菜式。至於始創的瑞士雞翼,與瑞士有何關連?
徐:這是個美麗的誤會。上世紀四十年代,有外國人吃過甜豉油烹煮的雞翼後,大讚Good和Sweet。由於Sweet與Swiss讀音相似,祖父以為醬汁具有瑞士風味,於是把「豉油雞翼」易名「瑞士雞翼」。
李:除了瑞士雞翼,我知道太平館自家研製的梳乎厘,也是最受歡迎的著名美食。單是造型賣相,已經令人賞心悅目。
徐:我們的梳乎厘可能是世界上最巨型的,但成分只有雞蛋和砂糖,就連外國名廚也很好奇,如何利用這兩種食材,做到這樣的效果。

雀肉大蝦多士($71) 雀肉即珍肝醬,將其釀入大蝦中,與麵包半煎炸而成,香脆可口。

太平館燒乳鴿($154) 嚴選農場肥美乳鴿以古法生炸炮製而成,外層酥脆、肉汁豐盈,難怪成為孫中山至愛。

太平館瑞士雞翼($185) 瑞士汁以頭抽、冰糖、紹酒、香料和上湯等熬製,加入雞翼浸至剛好熟,肉嫩多汁。
李:為甚麼要做這個大的梳乎厘?
徐:和本土飲食文化有莫大關係。香港有許多中西合璧的代表性美食,因此我們將傳統的梳乎厘改良,口感不會太甜太膩。至於特大的分量,切合中國人喜歡分甘同味的習俗。
李:一家餐館經營逾一百六十年歷史,必定有不少烹調菜式的秘訣,你怎麼在保持正宗風味與避免配方外傳間取得平衡?
徐:其實知道秘方的人為數不多,但選材、烹法絕不能馬虎,才能堅持傳承下去的古早味道。
李:就是這份執着,令太平館開業至今吸引無數聲名顯赫的政要、高官及名人成為座上客,甚至與近代史息息相關。
徐:蔣介石、孫中山與周恩來等歷史人物,都曾在太平館宴客或到會,曾是廣州西餐名店。
李:創業難,守業更難,如何將這百年美味傳承下去?
徐:就是維持對美食的熱忱,堅守港式西餐的精髓,讓家族和香港的飲食故事流傳後世。

平館焗梳乎厘($148),成分只有雞蛋和砂糖,即叫即製,蛋味濃郁,分量十足,可供多人開心分享。
屹立不倒 名人飯堂
一百六十二年前,首家由中國人經營的中式西餐館太平館於廣州開業,供應如牛扒、海鮮、沙律、西餅、包點和飲品等充滿異國風味,又適合中國人胃口的餐飲,成為著名的高級番餐館,吸引當時的高官、商人及學者前來用餐、宴客與到會。1927年,太平館在廣州開設樓高三層的太平館支店。受抗日戰爭影響,太平館第三代掌舵人徐漢初於1938年來港在上環開設香港首家太平館,並在兩年後於灣仔設分店。及後日軍佔領香港,徐漢初關閉兩家餐廳,搬回廣州。直至1945年,灣仔太平館才重開,再於油麻地開設九龍分店。經歷一百六十年多年,太平館仍屹立不倒,將本土豉油西餐傳承下去,成為香港的經典美食。

2020年是太平館餐廳創立160周年,第五代傳人徐錫安撰寫的《盛世太平》於同年出版,記錄這家百年老店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