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鬆土到栽種
跟詠說話,總是捉不到她的目光。你看她,她看桌子。跟詠說話,總覺她金口難開。你問兩句,她回半句。要給這樣的孩子安排職場工作體驗很不容易,但我們的Y-WE計劃每年都要處理一些這類的孩子。
問她將來想做什麼,她毫無概念。不如試試做些接觸人的工作吧?她微弱地回應。最後我們把她派去Pacific Coffee試試看。店長看看她,無不擔心,沒敢把她放在前台,起初只讓她到後欄支援後勤執貨與洗碟,詠都做得來。但店長也是經過我們培訓的,不是隨便收個人交了數便完事,店長也是有心人,我們才會放心把孩子派去。所以店長不但教她沖咖啡,還在不忙碌的時刻,讓詠試試站在前台,直接面對客人。
那是一個黃昏六、七點的時間,店裡人客不多,靜悄悄的。一個客人上前要一杯 Caramel Latte。把客人所需打入電腦,不算太難。但大家去過Pacific Coffee的都知道,咖啡沖好之後,店員得大聲把沖好的咖啡叫出來,好讓客人來取。對於害羞到不行的詠來說,是極大的挑戰。然而,去到那個位置、那個時刻,她知道店長給她機會試試,機會可能可一不可再,是否把握這個機會就是一念之間。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她吸一口氣,給自己打了打氣,把頭抬起,把眼睛打開,喉嚨張開:「Caramel Latte!」於詠而言,那是一個轉捩點——她也可以充滿自信地大聲說句話的。

大聲把冲好的咖啡叫出來,對詠是一個轉捩點,原來她也可以充滿自信地大聲說句話的。
由兒童發展配對基金開始追蹤多年,我們跟社工一直有聯繫。我們知道她的背景,知道她的難處。她的慢熱、她的怕事、她的不擅辭令、她的沒有信心和退縮,讓社工起初以為是學習障礙。但後來發現不是,經過一些日子觀察與了解,說不好跟母親有關。每事只要母親在場,女兒沒有半分說話的機會。強勢的母親換來自信難以建立起來的女兒。
因為這幾年來對詠的了解,所以我們知道那一聲「Caramel Latte!」的意義。那天反思匯報,她跟我重述那句話時,整張臉是發亮的。因為跟她一起由零走過來,我們也一起感動。
扶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先鬆土後栽種,容不下半分心急,要有時間和連續性。在兒童發展配對基金,社工跟足孩子一兩年,一到十六歲,就交由青少年企業發展聯盟為他們安排Y-WE工作體驗,為準備面對社會職場做好裝備,是一個慢慢陪伴孩子的過程,我們也慢慢看見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正面的改變。見證兒童發展基金推行
已經十四年了,社會變了,環境變了,計劃肯定需要與時並進。
最近特首提出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我們熱切期望小組的工作與兒童發展基金計劃相輔相成,擇善而從,擇優而用,進一步為基層年輕人跨代脫貧謀福祉,裝備他們向上流動,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