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醫療.健康  > 醫療檔案 2022 年 07 月 19 日

玫瑰痤瘡在港常見 蠕型蟎蟲繁殖過多或致失衡

「口罩肌」的問題在疫情期間漸趨普遍,皮膚狀態在長時間戴口罩的情況下轉差,敏感、粉刺陸續現形,對本身已經有皮膚問題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玫瑰痤瘡是常見的慢性炎症疾病,除了口罩會加劇玫瑰痤瘡外,醫學界近年發現玫瑰痤瘡與毛囊蠕型蟎蟲關係密切,其中一款外用藥物證實有助抑制毛囊蠕型蟎蟲的過度生長,並有效改善臉部丘疹膿皰問題。

左起: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醫生,患者Emily。

本港曾經有研究統計指出,玫瑰痤瘡在港十分普遍,估計發病率為7.9%,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醫生指出,玫瑰痤瘡至今的發病成因未因,家族病史、存在於皮膚的毛囊蠕型蟎蟲、免疫系統對細菌過度反應、幽門螺旋桿菌,和蛋白質抗菌肽等,這些是現時已知可能令玫瑰痤瘡患者的皮膚發紅和腫脹的成因。

此外,近年有研究顯示,長時間佩戴口罩會加劇玫瑰痤瘡的情況。陳醫生指,研究比較實施隔離措施前及後的皮膚症狀,發現玫瑰痤瘡的嚴重程度有上升趨勢,其中口罩覆蓋部位尤其明顯。他續指,研究使用整體痤瘡評分量表(Global Acne Grading Scale, GAGS)進行,其中左臉頰、右臉頰、嘴和鼻及下巴,這些口罩覆蓋部位評分上升一倍,可見病情有加劇的情況。

除了口罩外,「抗疫疲勞」使患者對病情的控制鬆懈。隨着本港疫情發展,港府早前宣布酒吧等娛樂場所重開,陳醫生直言,「明白港人迫不及待想外出玩樂、與朋友聚會,不過切勿忘記酒精是誘發玫瑰痤瘡高危因素之一」。

此外,醫學界亦發現長期寄居人類皮膚的毛囊蠕型蟎蟲與玫瑰痤瘡的關係密切,陳醫生指,毛囊蠕型蟎蟲在玫瑰痤瘡患者的皮膚上較一般人常見,高達七成,一般人則31.8%,而且患者臉上的密度會較常人高八倍。倘若有眼皮炎的玫瑰痤瘡患者,其眼睫毛樣本中存在蠕型蟎蟲較普遍。

雖然目前不能證實毛囊蠕型蟎蟲會引起玫瑰痤瘡,但醫學界估計毛囊蠕型蟎蟲對研究玫瑰痤瘡的發病機理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有研究顯示,採用外塗藥物「伊維菌素(ivermectin)」有效改善面部丘疹膿皰問題,同時可明顯減少毛囊蠕型蟎蟲的密度,有效抑制過度生長。

患有玫瑰痤瘡的Emily早前透過調整飲食習慣,病情得以穩定。不過,在疫情期間,需要長時間戴口罩外出,導致病情再度惡化,泛紅的情況嚴重。陳醫生提醒,患者需要減少口罩下化妝,避免使用油性護膚品,日常亦要使用防曬霜或戴上闊邊帽,選用低致敏性、低刺激性、少添加劑的護膚品。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