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嚿飯不容易
拿了籌輪候大半小時,終於坐進店內,限定一個半小時要交檯,當時心想大可慢條斯理享受這家日本廉價連鎖壽司店如何抵食,怎料同來的年輕人以狂風掃落葉的速度,頭半小時已疊起二十碟,有些是一碟兩件,而我只吃了當中五件,然後再多吃六碟,結果四十五分鐘後結帳。年輕,食量真驚人,可惜自己的輕狂歲月香港仍未流行抵吃壽司店,不能比較誰更大食。
年輕人沒有節制嗎?看看周圍幾張檯坐的都是年輕人,他們疊起的碟子似乎更高!是因為最平只是十二元一碟,最貴也只不過廿七元,所以吃起來沒多大負擔?不過,忽然想到,客人如織,每人都吃那麼多,要多少人以手握製壽司?又醒起在日本的廉價壽司連鎖店,見過有全自動壽司飯糰製作機,大小完全一樣的飯糰一嚿嚿從機器中吐出來,操作其實是很簡單,只是沒看過魚生或其他食材都經由機械放上。相信香港這店也是機製飯糰,否則不可能應付大量需求,事實上掀開魚生,每一嚿飯像倒模一樣。

一向都喜歡坐壽司吧,為了看師傅的手勢。看他伸手到木桶中撿一糰飯,在掌心中左握右捏,又拈丁點山葵,放上魚生片後再捏兩下,然後安然擺到客人面前。見過好幾位日本老師傅,他們捏壽司的神情,既固執又專注,使人對他們捏出來的壽司有一種敬仰感覺。
捏壽司看似很容易,實際上卻易學難精,自己在家做過,成品簡直不堪入目。認真參詳過網上資料,泡日本米煮飯,用白醋、砂糖、鹽拌成壽司醋,然後拌出來的醋飯也不算失禮,但捏成壽司飯糰、圍上紫菜做「軍艦」,以至簡單的手捲,效果都差強人意,不是實的的就是散修修,與日本師傅製作的直情是天壤之別。
師傅出手,飯糰鬆緊有度,而且魚生片貼得緊密,人勝機器,毫無疑問。機製壽司飯糰最大的問題是較鬆散,而且很多件魚生片在夾起整件壽司過程中都甩掉。不過,平喎,論性價比,贏晒!廿六碟,當中七碟屬最貴一類,五碟次貴,十二碟最平的,埋單五百多元,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