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疫下風險增
通波仔後須服至少一年雙抗血小板藥減復發
半數本地患者不知情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ACS)患者的病發及復發風險或有所增加,專科醫生指患者不宜掉以輕心,勿誤以為「通波仔」後一了百了。根據國際治療指引建議,「通波仔」後應服食至少一年雙抗血小板藥,高風險患者更應考慮延長用藥至最多三年,以降低復發風險。不過,本地病友組織「關心您的心」進行調查就發現,至少有一半患者並不清楚上述建議,約兩成人回應未有按時用藥,情況值得關注。
曾兩度接受「通波仔」手術的梁先生正是過來人,十年前因胸痛、消化不良、坐立不安等而確診ACS的他,隨即接受「通波仔」手術,惟去年再因另一條心血管堵塞達七成而需再度「通波仔」,術後醫生為他處方雙抗血小板藥物、降血壓藥及降膽固醇藥,以減低復發風險。

左起:心臟科專科陳良貴醫生、ACS患者梁先生、心臟科專科陸毅康醫生
疫下ACS病發及復發風險增
心臟科專科陳良貴醫生解釋,ACS是冠心病的一種,亦即俗稱的「心臟病發」之一,典型徵狀有胸悶、胸痛、冒冷汗、胃痛、氣促、呼吸困難、下顎疼痛等。心臟科專科陸毅康醫生表示,ACS患者在接受「通波仔」手術後解除了血管堵塞的風險,但術後仍有機會復發。
兩位醫生引述外國研究數據指出,感染新冠肺炎後或有機會增加ACS的發病風險,而ACS患者在疫情期間有較高風險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及支架栓塞的情況,反映患者的復發風險上升,患者有必要提高警覺。
ACS患者需服至少一年雙抗血小板藥
要降低復發風險,陸醫生指出國際治療指引建議ACS患者應接受至少12個月雙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包括阿士匹靈及P2Y12抑制劑,從而抑制血小板,避免血栓形成,降低血管阻塞機會。正因如此,梁先生術後亦獲處方雙抗血小板藥物。
由於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心肌梗塞患者即使完成1年雙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其後三年仍有機會處於高風險,每5名患者中就有1人出現綜合心血管事件。因此,陸醫生表示,已有三大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心肌梗塞或高風險患者可考慮延長雙抗血小板藥物至最多三年,並建議選用新一代P2Y12抑制劑配合阿士匹靈,以進一步降低綜合心血管事件、再次心肌梗塞及中風的風險。
本地調查:半數患者不知國際建議服1年雙抗血小板藥
雖然國際治療指引建議需服食至少一年雙抗血小板藥,但陳醫生引述「關心您的心」於本年六月進行的網上調查結果指,有一半曾「通波仔」的受訪者並不知道應服用一年雙抗血小板藥物,以降低心肌梗塞復發的風險,更有高達八成人不清楚高風險患者需延長服藥時間。
與此同時,雖然普遍受訪者擔心復發,但約有兩成人回應未有接時服藥、約三至四成人未有改善生活習慣,包括控制三高、消淡飲食及多做運動,以減低心肌梗塞復發風險,陳醫生坦言情況值得關注。
陸醫生表示,按時用藥非常重要,尤其是若醫生評估過屬高風險患者,並指明需延長服藥,就更應依從醫生指示服藥。除此以外,陸醫生亦建議患者在疫情下應加倍留意ACS及新冠肺炎的徵狀,如有懷疑,應盡快求醫接受治理;日常也應注意改善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酒,從多方面著手降低復發的機會。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