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年舊物今朝醉
多年來收集的郵票、郵戳蓋印和特別的信封,一直沒有時間整理,亂七八糟的集了幾個盒子,常以為晚年大把時間可以打發,但近年心態有變,經常問自己,即使有晚年,即使腦未退化仍能清醒理事,好好心機整理好這個一生的愛好,但儘管餘生每天都翻閱郵票簿,還可以看多少天?是不是應該趁早為之,早點欣賞大半生集郵的成果。
人常說,賺來的錢,花掉才真正屬於自己的,別像「小甜甜」慳儉一生沒享受過,兩腳未伸直已白白送了給別人。沒有花錢的煩惱,因為自己知自己事,能安老已於願足矣。當然,世間上有錢有有錢的煩惱,無錢有無錢的煩惱。郵品之外,其他等待退休後發落的身外物似乎只餘三種:幾餅茶葉、幾樽陳皮、幾瓶舊酒。正正因為數量一隻手數得完,從前的想法是儲多一點才慢慢享受,但早兩個月喉嚨聲帶有恙,早晚都用陳皮沖泡陳年普洱調理,才更深切領會「用掉才屬於自己」的道理。

茶葉、陳皮和舊酒,儲存得宜的話,據說時間愈長愈好,但愈好對我來說已經未必最有用,既然當下能解燃眉之急,便是它們貢獻最大功效之時。於是兩個月之間,陳皮已消耗了約五分一,陳年普洱茶餅更只餘三餅,若按現時飲用速度,茶餅今年內便會清倉,那到時再打算吧。總之,喉嚨和聲帶果然漸漸復元,它們功德圓滿了。
早年咀嚼過超過一百年日子的陳皮,當年便立下宏願,有生之年讓家中收藏超過三十年的陳皮,至少蘊藏半個世紀以上才用,如今那批陳皮已接近五十年了,偶爾拿來吸兩口氣味,心理上總覺得甘香韻味內斂悠長,再假以時日,應該更不得了。兩個月前拿幾塊沖泡普洱,覺得沖出來的茶湯特別順滑,灌到五臟六腑後中氣也特別順,於是改變用陳皮的策略,愈陳愈先用在沖靚茶和煲紅豆沙,以及燉名貴湯水之用,煲老火湯和其他烹調,都全用十年以下的貨色。
陳年之物還有舊酒,家中有一瓶長輩贈的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長頸FOV,懂行情的人說當年賣幾十元一支,現在收購價二千多元。凝望着這瓶已揮發了少許的舊酒,賣了它不如飲了它,酒徒常緬懷舊酒比新酒的酒質更醇更妙,不如我自己月下獨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