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醫療.健康  > 醫療檔案 2022 年 07 月 05 日

藉M3檢測 了解大腸癌風險 補充腸道益生菌 一舉多得

大腸癌是本港第一位癌症殺手,本欄一直報道如何透過M3大腸癌檢測,了解罹患大腸癌及出現瘜肉的風險,怎樣處理及如何預防大腸癌。腸胃肝臟科醫生吳秉英表示:「報告若顯示是中高風險以上,除了接受診治之外,也要注意生活習慣,改善腸道健康,補充益生菌及益生元,才能有效避免因為腸道失衡而導致身體出現其他毛病。」因此,透過M3大腸癌檢測我們可以了解腸道的狀態,同時也為改善腸道微生態作最佳準備。

透過M3大腸癌檢測,腸胃肝臟內科專科醫生吳秉英表示除了可得知腸道健康情況外,更可從中了解如何針對性補充益生菌以平衡腸道微生態。


預防瘜肉與大腸癌

由於香港飲食習慣愈來愈西化,多肉少菜,令腸道益發不健康,大大增加患大腸癌或出現瘜肉的風險,吳醫生表示,大腸癌及瘜肉已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所以四十五歲以上人士、家族有大腸癌或瘜肉病史的人,都應該定期進行照大腸鏡,不過近年出現比較方便,只需檢驗糞便的M3大腸癌測試,同樣有很高的靈敏度,以得知罹患大腸癌及瘜肉的風險。

「M3大腸癌測試對大腸癌的靈敏度高達九成四,瘜肉的靈敏度也逾四成五,若結果為中高風險的人士,應作進一步檢查,發現有瘜肉即時切除,因為不少大腸癌病例皆由於瘜肉異變而成,所以及早發現瘜肉,便可大大增加預防大腸癌的機會。」由於大腸癌愈早期發現,治癒的成功率便愈高,第一期更高達九成以上,所以吳醫生強調高危人士不應該諱疾忌醫,要定期做大腸癌測試。

M3大腸癌檢測的報告簡單易明,醫生可根據病者的風險高低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根據吳醫生的臨床觀察,許多大腸癌都因忽視大腸瘜肉的出現,致令瘜肉多年後異變成大腸癌。


腸壁受損 百病之源

量度大腸內的特定M3細菌基因可得知患大腸癌的風險,而腸道內過多惡菌,也會令身體出現其他毛病。「有醫學研究發現,有腦神經退化的人,若腸道某類惡菌減少後會減慢退化;還有數據顯示,腸道益菌較多有助改善自閉症、過敏性皮炎和多發性硬化症。因為腸道內惡菌的多寡,和我們的健康互有關連,例如腸內惡菌多,便有機會誘發慢性炎症,如胰臟細胞炎、淋巴細胞發炎等,亦會導致腸壁保護膜受損,令毒素、未消化食物等物質經受損腸壁滲入血管,影響免疫系統,令腸道健康失衡,變相造成惡性循環。」

吳醫生形容腸壁猶如城牆,堅固時能有效阻擋敵人侵襲,但若城牆破損,敵人便可以長驅直進,而病菌等有害物質就好像戰場上的敵人,需要堅固的城牆防禦。城牆受破壞就要好好修復才能再作屏障,受損的腸壁也一樣。有研究證實,嗜熱鏈球菌的分泌物混合刺雲豆膠,可以形成凝膠效應,修補腸壁,市面的微生態護腸配方,就有數據顯示能減低惡菌、增加好菌,以及強化腸壁保護膜及減低發炎。

惡菌會破壞腸道保護膜,令毒素、未消化食物等有害物質通過受損腸壁進入血管,引致身體出現毛病。


補充益生元助益生菌生長

要保持腸道健康,補充益菌對抗惡菌至關重要,除了平日多進食膳食纖維,以及發酵類食物如乳酪、納豆等之外,亦可服食一些益生菌補充品,以增加益菌的數量,從而減低惡菌破壞腸道健康的機會,不過吳醫生說補充品不單要有益生菌,有沒有益生元也是十分重要的。「益生元就是益生菌的營養,如果我們只單純補充益生菌,卻沒有充夠的營養讓它們生長,不是長遠之策。」

吳醫生表示,好好培養腸道內的益生菌,例如雙歧桿菌,能令腸道微生態重新回復平衡,有效預防患大腸癌。但若果已經是大腸癌患者,或者有大腸瘜肉,是否仍適合服食益生菌呢?「當然可以!正因為益生菌對預防大腸癌有幫助,所以能抑制惡菌的益生菌更加不可或缺,而且不單是大腸癌患者或有瘜肉人士,即使已經切除大腸瘜肉,由於它是有機會復發的,要定期檢查之外,服用有針對性的益生菌及益生元也有效減低瘜肉復發的風險。」

多吃含益生元的食物如納豆、泡菜,或者蘊含益生元的微生態護腸配方,都可令腸內的益生菌健康成長,對抗惡菌。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