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心承認過失
即將卸任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出席了任內最後一次立法會答問大會,隨後又接受了多家傳媒訪問,總結其任內工作和展望香港未來發展。整體予人感覺,是她自覺在過去五年並無犯上重大過失,在產業發展、土地房屋及社會民生等方面還有不少建樹。套用她自己的說話:「我可以大膽講句,我已交出一張無愧於自己的成績表,亦為我四十二年的公務生涯畫上完整句號!」
該番話嚴格來說並沒有錯,林鄭的用詞是「無愧於自己」及「完整句號」,不是說香港市民對她的評價,也不是「完美」或「圓滿」的句號。
林鄭任內最重大的事件當然是修例風波。她強調政府在政策上沒有過失,只是「主事官員沒有認真解說」和「能力不足」。事實是時任保安局局長的李家超已費盡唇舌向公眾講解,但其他管治團隊成員卻大多袖手旁觀。當政治爭議演變成黑暴動亂,初期亦只有保安局及旗下的警隊奮力應對,其他部門都左閃右避。若李家超欠缺能力及不夠認真,中央還會支持並任命他做第六任行政長官嗎?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出席任內最後一次立法會答問大會,自評「已交出一張無愧於自己的成績表」。
林鄭寄語下屆政府要「提升國家安全意識」,但不少人認為,反中亂港勢力在修例風波前夕加速坐大,佔據特區管治架構的大量重要位置,某程度正源於林鄭擔任政務司司長及參選特首時的「同行/We Connect」政策。黑暴爆發後,政府還堅持舉行區議會選舉及計劃如期舉行立法會選舉,是誰的國安意識不足呢?林鄭現在也許明白「表面的和諧」並無意義,「愛國者治港」才是王道,但她似乎仍對自己在攬炒派支持下,連續兩年獲立法會通過其《施政報告》致謝動議念念不忘。
談及未來發展,林鄭提到近年香港的創新科技及文化藝術發展「令本人感到安慰」。其實兩者主要建基於中央的支持和私營業界的努力,港府的最大貢獻是巨額的公帑投入。但一場新冠疫情和相關入境防疫措施,令香港出現嚴重的人才及資金流失,不但創科及文藝等新興產業深受影響,連金融、航運及旅遊等傳統產業也受到衝擊。對疫情造成的人命及經濟破壞,林鄭歸咎部分市民及機組人員不守規矩、香港人口老化、長者接種率低等,總之都與政府的防疫政策無關。
林鄭又自詡提出了「明日大嶼願景」和「北部都會區」兩大覓地建屋計劃,並形容樓價在任內保持平穩,不像之前幾屆政府般大起大落。實情是私樓樓價與公屋輪候時間均在其任內屢創新高,納米樓及劏房如雨後春筍。被問到如何提速落實有關計劃,她就忽然重提程序公義與公眾諮詢的重要性,不能「政府想點做就點做」,又強調土地房屋工作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彷彿若來屆政府成功解決住房問題、告別劏房,也必須歸功於她。
社會福利及勞工權益方面,確實在林鄭任內有很大長進,但也埋下政府開支暴增、構成財赤重臨等計時炸彈。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寄語來屆政府的管治班子,不分新舊,都要虛心承認過失,認真汲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