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心猴痘
近期香港人擔心的傳染病,除了新冠會否有第六波,就係猴痘(monkeypox)。大家其實不用恐慌,雖有科學家指出這與全球暖化有關,但暫時看來它傳染性不強,不會由空氣或飛沫傳播,到五月底仍未傳到中國及東南亞,然而有報道它被懷疑係生物武器陰謀,而且感染了也會致命。所以大家必須提高警覺,始終預防勝於治療。
猴痘在一九五八年最先被發現於西非在猴子身上,不過其他野生動物也有。到一九七○年才發現有第一宗人類感染個案。之後在中、西非洲國家不同群組零星出現個案都是由動物傳播。
二○○三年第一次在非洲以外發現,美國有四十七個案例,竟是由一隻非洲輸入的倉鼠感染,不過都不算嚴重,沒有人死於猴痘。二○一七年尼日利亞曾有一百七十二人受感染,75%都是廿一至四十歲男子,之後再有尼日利亞病人傳染猴痘到英國的個別病例。

今年非洲以外的第一宗猴痘是在五月七日出現於由尼日利亞回英國的人,在三個星期內就有過百宗在英國,並已傳到廿多個國家,全球確診超過二百病例。常見病徵有高燒發冷、頭痛、背痛肌肉痛,出紅疹然後變成水泡,淋巴腺發大及極疲倦。
潛伏期五至廿一天。有西非和中非病分支(clade),西非分支死亡率3%,中非分支死亡率可高達10%,(染病者必須隔離,以特效藥治療)特別小朋友和免疫系統差的群體病情較嚴重。
最初的病例多有性伴侶親密接觸病歷,但現在發現其實是由體液傳播,多方面密切接觸包括帶病毒體液弄污的毛巾、牀上用品及衣物等,也有可能在社區傳播,所以大家都要小心。而且過往也試過由非洲倉鼠傳猴痘入美國,所以倉鼠等寵物入口及販售也要防止輸入猴痘病毒,醫生、獸醫等都必須提高警覺。
不少先進國家已經購入剛開始生產的猴痘新疫苗,預防天花(smallpox)的牛痘接種也可有85%成功預防率。所以政府除了要嚴防輸入,也考慮再購買牛痘疫苗,或新生產的猴痘疫苗。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