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皮指甲銀屑病難遮掩 新型生物製劑有效解患者困擾
銀屑病患者長期需要飽受皮膚乾躁及痕癢,不少會人選擇穿上長袖衫以遮蓋,但如果出現在頭皮或指甲這些顯眼處則難以遮掩。從事資訊科技行業的李先生,在初中時開始出現銀屑病,他曾經試過多種治療方法,病情持續反覆。直至近年,醫生處方他使用新型生物製劑, 在使用約一個月後便開始見效,疹塊生長的速度減慢;約兩個月後,其病情幾乎已經達至PASI 100(百分百改善),開始可以穿著短袖上衣外也,洗澡時亦無需額外處理皮屑問題,頭皮屑亦得以改善。
銀屑病是一種慢性免疫系統失調皮膚炎症,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指出,由於免疫系統自我攻擊,導致體內的發炎因子過多,使皮膚細胞過度增生,令患者的皮膚會出現乾燥及痕癢。不過造成銀屑病的成因至今未明,胡醫生指出,成因可能與情緒壓力、皮膚損傷或外傷、上呼吸道感染、藥物、季節變化或遺傳有關。

左起: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患者李先生。
患者一旦經診斷患上銀屑病,便需要長時間飽受無間斷痕癢及皮屑脫落,例如:頭皮及指甲,前者為十分常見的銀屑病類型,而且銀屑斑塊會出現於額頭、頸及耳背,造成痕癢、頭皮乾燥,甚至脫髮,使患者感到尷尬。至於指甲銀屑病,則會造成患者指甲表面的不規則點蝕、從指甲床中分離、指甲下圓形區域的變色及指甲增厚等。
此外,在難治區域的銀屑病部位,包括:頭皮、面部、手掌、腳底、指甲及生殖器,胡醫生引述一項研究指,當中以頭皮為最常受影響的身體部位,其次為面部及指甲。研究亦發現,難治區域的銀屑病患病率會隨着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而上升;而且相對沒有出現難治區域的銀屑病患者,有難治區域的患者,其生活質量亦下降更多。
雖然暫時沒有根治銀屑病的方法,但醫學界近年發現更下游的發炎因子,更有效控制免疫系統自我攻擊。胡醫生指,一項研究顯示,近九成患者在使用抗IL-23生物製劑約五年後,仍可維持PASI90(百分之九十改善),達PASI100(百分百改善)達五成四。
至於在頭皮及指甲方面,有兩大研究顯示,患者在用藥16星期後都所改善。在頭皮銀屑病方面,其中一項研究發現,使用抗IL-23新型生物製劑16星期後,ss-IGA(特定頭皮的研究這總體評估)達0(完全緩解)或1(輕微)有83.4%,使用傳統生物製劑則70.3%。在指甲銀屑病方面,一項研究顯示,患者在使用抗IL-23新型生物製劑48星期後,NAPSI(指甲銀屑病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平均改善68.1%,使用傳統生物製劑則61.4%。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