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醫療.健康  > 醫療檔案 2022 年 06 月 07 日

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病率上升 醫生籲持續腹部不適應求醫

神經內分泌腫瘤(NET)是由神經內分泌細胞而引起的惡性腫瘤,此細胞遍及全身,故全身上下均有機會發病。惟此病早期症狀欠特異性,使患者容易忽略。現年62歲的鄧小姐,在2020年初起,經常感到心口翳悶,及後亦出現食慾不振及體重下降的問題,她初時以為是坐骨神經痛所致,直至後來接受腹部超聲波檢查時,始發現腹部有腫瘤,而且經抽取組織化驗,診斷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並有擴散至肝臟的跡象。

左起: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陳林醫生、外科專科醫生廖玉華醫生、患者鄧小姐及患者劉先生。

NET發病率近年有上升趨勢,外科專科醫生廖玉華醫生引述美國一項統計指出,NET在過去的三十年間的發病率提高了五倍,可見大眾需要加強對此病的認識。

她續指,此病可分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兩大類,前者較常出現腹瀉、潮紅等荷爾蒙相關症狀,或者與發病器官所引起的臨床症狀。至於非功能性患病率較高,但症狀卻較輕微,容易被患者誤當一般病痛,甚至初期未必出現臨床症狀,在5至7年後才漸漸浮現,惟此時病情有可能已經擴散並出現一些非荷爾蒙的症狀,例如體重下降、出血、腹痛等。由於NET症狀多變,不僅患者容易忽略,早期要診斷出此病亦需要跨專科醫生的合作和警覺,配合多種檢查方式輔助診斷,才能盡早確診。

針對常見的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GEP-NET),廖醫生表示,現時治療方法需視乎患者的病情、病理及期數來決定,首選以手術切除腫瘤為先,若無法完全切除,在可行情況下,醫生也會局部切除腫瘤,再配合藥物或放射治療。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陳林醫生指,藥物治療分兩大類,目前國際的標準方針為處方高劑量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此藥物可以延緩功能性及非功能性腫瘤的生長。另外,醫生亦會根據患者的病情,以評估決定是否需要處方標靶藥物,協助延長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

若以上一線治療在患者沒有反應,醫生亦會考慮安排患者使用標靶放射性核素治療(PRRT),但前提患者的腫瘤細胞表面需要具有生長抑素受體(SSTRs)。陳醫生解釋,SSTRs是一種常見於NET腫瘤表面的受體,而且會隨腫瘤的生長而增加。而PRRT則可以鎖定腫瘤上的SSTRs,從而釋出藥物及放射線,以殺死腫瘤。

目前共有三種放射性藥物可用於PRRT,醫生會視乎病人的病情和需要選擇適用的藥物類型,其中一款放射性藥物結合低劑量體抑素類似物的治療,能減低近八成病情惡化或死亡風險。陳醫生建議如市民持續有腹部不適徵狀,如腹脹、腹瀉,甚至消瘦等;又或者持續一段時間出現突發性面紅、耳熱、腹瀉等徵狀,應考慮求醫接受檢查和評估。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