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和是他的寫照
目光一直跟着他的滿面紅光,看他提着長白山雪雁滿場飛(見圖),忽然覺得「融和」兩個字根本已經寫在他面上。是晚乃「融和.經典.文化」盛讌,一席融合中國和日本食材及廚藝的筵席。
清楚記得十一年前應邀出席馬會在沙田會所舉辦的一場盛宴,才第一次認識尹達剛師傅,想不到十年前後他的容光絲毫無變。當時已經想找一個形容詞描述他的形相,想過:容光煥發、祥和敦厚、和顏悅色、平易近人、笑容可掬……都不盡準繩,直至這晚看到菜單上「融和」兩個字,再觸及他眉開眼笑的目光,的確如此。

「融和」的含意也是尹師傅閱歷的寫照,他本來是廣東人,十三歲來港學廚,二十一歲赴日發展,旅居日本三十年,他的確融入大和了。十一年前沙田馬會會所吃的名為「紅樓非夢宴」,才驚覺這個廚師不簡單,將文學入饌。實不相瞞,未與他攀談,還以為他附庸風雅,甚至以紅樓夢之名借題發揮吸客,但聽他娓娓道來,方知道他鑽研很深,果然有紅學況味。幾年後,他寫下另一個經典:「射鵰英雄宴」。兩本名著都看過,但沒料到可以食落肚。
尹師傅充滿笑意的眼神中一直透着一份堅毅,他孜孜不倦的精神給人很大的啟發,他的容光是相由心生的最佳樣辦。
這一晚,另一位大師傅是我的廚藝師傅李文基,跟在他身旁學到的不僅是煎炒煮炸蒸炆焗,還有做人的道理。基哥對後學一派有容乃大的態度,與人為善,亦慷慨給予機會。今時今日,他仍每天去街市,找四時食材,只有緊貼食材才察覺食材的質變,才知道如何烹調應對。他經常沉醉於波和馬,但亦滿腦子煮意,家常菜也常思考新的做法。
他亦不故步自封,到今天有江湖地位仍肯學肯做,就像這晚的「復原古著堂灼腰子爽薄片」,只是拿愈來愈少人睇得起的豬腰,用最原始古老的簡單方法炮製,真滋味便從鍋裏散發出來。那道「柴把樟茶鴨」,他毫不諱言是啟發自川菜大師陳啟德的章法。
兩位大師,融和中一場盛宴,但十多年來的一個幻想,依然想尹師傅圓夢:把《紅樓夢》第六回「賈寶玉初試雲雨情」擺上檯,相信一定是色香味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