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醫療.健康  > 醫療檔案 2022 年 06 月 01 日

健身室球場重開 運動循序漸進 莫逞強免受傷

過去兩年受疫情影響,熱愛運動人士被迫閉關。近月疫情放緩,防疫措施亦放寬,健身室、球場回復熱鬧。如果不適當運動,容易招致受傷。骨科醫生提醒大家要循序漸進、量力而為!

健身室重開,很多操肌人士如猛虎出籠,報復式地操練。

 

三十四歲的Alice一向由私人健身教練指導下做運動,最近健身室重開,她一早預約教練到場指導,然而在第一次操練後,她感到背部疼痛,而且有點發熱,數天都未消退,於是見家庭醫生看看是甚麼情況,醫生檢查後相信她運動時拉傷肌肉,出現紅、腫、痛徵狀,處方了消腫藥膏,叮囑她暫時停止運動,在疼痛紓緩後見物理治療師處理傷患及進行鍛煉。
仁安醫院骨科專科顧問醫生吳乙新說,無論疫情前、疫情期間及現時防疫措施放寬,都有不同原因、不同情況的運動創傷需要處理。
「疫情之前,常見由球類運動造成的創傷如十字韌帶斷裂,或到外地滑雪引致的骨折、關節扭傷,在疫情開始後大大減少甚至消失。
疫情開始後出現的運動創傷,第一常見是行山跌傷或扭傷,斷手骨或扭傷足踝,俗稱『拗柴』;第二常見是踩單車跌倒受傷,造成手腳骨折;第三類是家居運動受傷,因為不能到健身室,很多人改為在家居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或添置跑步機在家中練跑,但運動前沒有足夠熱身或完全沒有熱身,加上沒有穿正式運動裝束,例如運動鞋,就跟着YouTuber做運動,這類很快便會受傷。」吳醫生說。

近日跑步不用戴口罩,大家可以盡情地跑,但切勿過度。

 

跟視頻做運動

他引述年初治療的一個個案,患者是醫生太太,疫情期間為免缺乏運動而增磅,在家跟YouTuber做跳繩運動,她完全沒有意識需要換上運動服或穿運動鞋,就赤腳跟YouTuber跳繩數百下,之後腳掌腫了,更愈來愈痛,醫生丈夫安排她見吳醫生,經檢查後發現腳趾骨骨折。
「這種是壓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就像堅硬的金屬在不斷使用下都會有金屬疲勞而斷裂,壓力性骨折就是這情況,持續過度使用而造成骨裂。」吳醫生說,並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同一組運動不能重複太多次,需要有適當休息。一般人運動時亦應該循序漸進,一組運動可以每次增加十下來逐漸提升訓練次數。很多人以為既然YouTuber做得到,自己跟着動作也應該做得到,但別忘記示範的YouTuber經過長期訓練,高強度加耐力運動對他們來說是輕而易舉,一般人一開始就跟着視頻中的YouTuber跳繩數百下,沒穿運動鞋及沒有熱身多數出事。而沒有循序漸進的運動,是最常見造成受傷的原因。」吳醫生說。

 

平日沒操練,肌肉會較弱,稍一不慎便容易受傷。

 

疫情期間很多人開始單車運動,如跌倒或碰撞會有骨折危機。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