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醫療.健康  > 醫療檔案 2022 年 05 月 27 日

非煙民赫然發現患上肺癌 基因檢測助找出病因 標靶藥物應對

一名年約50歲,本身沒有吸煙習慣的女士,去年經身體檢查赫然發現自己患上肺癌,經診斷為MET基因突變,而且已有擴散至淋巴及腦部。吸煙為眾所週知的肺癌風險因素,但非煙民患上肺癌可能隱藏著的基因突變。香港腫瘤學研究學會(HKOSG)創會主席、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宇聰醫生指,要對症下藥,首先要進行基因檢測找出病因,患者可衡量檢測基因的內容,檢測效率及所需時間而選擇合適的基因檢測。

香港腫瘤學研究學會(HKOSG)創會主席、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宇聰醫生。

非煙民也有可能患上肺癌?李宇醫生引述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研究 ,一共分析了當地2011至2016年逾12.9萬宗肺癌個案。研究顯示,每100名確診肺癌的患者中,有12人從未吸煙。非煙民肺癌患者中,女性非煙民患者(15.7%)的比例較男性(9.6%)高,且患非小細胞肺腺癌的佔比較多。他續指,構成肺癌的風險因素,還包括:氡氣、二手煙、經常吸入化學或放射性物質及空氣污染等。

另外,基因突變同為肺癌的風險因素,李醫生指,引致肺癌的常見基因突變類型,包括:EGFR、ALK、MET,BRAF。其中MET基因突變常見例子有外顯子14跳躍突變,這類個案預後極差,不少患者的癌細胞可能有骨、肝及腦部轉移,過往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案。

在針對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出現之前,確診晚期肺癌的患者一般只能接受化療。李醫生引述一項研究指出,該研究有逾1,100名確診患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數據顯示,他們接受化療,其整體存活期中位數為7.9個月、一年存活率為33%、兩年存活率為11%,總緩解率僅19%,可見化療的治療效果有限。

隨着基因檢測逐漸普及,確診晚期肺癌的患者,可透過基因檢測,以判斷是否適合使用標靶治療。李醫生指,基因檢測可分為三類:單一、多種及全方位基因檢測。不過三種檢測方法各有特徵,例如單一所需時間較少,但未必一次就找出腫瘤特性;多種則可以同時檢測已有標靶藥物的肺癌基因突變;全方位基因檢測可以同時檢測數百個基因,當中包含未有標靶藥的罕見基因突變,惟所需時間比單一檢測長。

李醫生強調,進行基因檢測的目的是找出肺癌細胞特性,從而度身訂造治療方案。患者在進行檢測前應與醫生討論最適合的基因檢測類型,並衡量檢測基因的內容,檢測效率,所需時間。

找出病因便可對症下藥,近年標靶藥物口服MET抑制劑證實用於一線治療,總緩解率可達接近七成 ,李醫生指,此方法相對傳統化療的成效高,而免疫治療需要視乎生物標記PD-L1的表現,故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此外,該標靶藥物亦證實有效治療腦轉移。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