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構重組有必要 加位加薪要謹慎
行政長官辦公室日前通知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將於本月中、即預計在本周之內,向立法會提交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架構重組方案和相關決議案,並會同步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及人事編制小組,提供落實重組所需的財務和人事編制建議。政府希望立法會可從速進行審議,趕於六月底前通過相關議案,以便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能盡早完成籌組新班子的工作,包括辦妥提請中央政府進行任命的程序。目標是讓新政府在七一換屆就職時即可「full team」上陣,毋須再中途加人、換位及更改職銜稱謂。
根據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架構重組建議,現有的「三司十三局」將重組成為「三司十五局」,主要包括增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以及將現有的「運輸及房屋局」一拆為二,其他多個政策局的負責範疇和名稱等也有微調,以加強政府在發展文體旅遊產業和覓地建屋等方面的工作,理順現時兩個司長辦公室和部分政策局分工不均、職責不清和協調不善等問題。
正如本刊早前分析指出,上述改組建議方向大致正確,獲得社會各界普遍支持。而李家超日前亦表示,已向現屆政府提出他對架構重組的意見,原則上傾向原方案,再融合他的一些建議,包括在強化政策分析和統籌工作方面。

政府架構重組的方向和方案都正確,無論是現屆及來屆政府必須小心處理,不能操之過急,更切忌排山倒海。
然而,即使架構重組的方向和方案都正確,並不等於市民就會對相關的財務及加開職位建議「照單全收」。將現有的十三個政策局增至十五個,以及可能增設副司長制度的建議,可不是純粹加開幾個局長和副司長職位那麼簡單便宜,其下的副局長、政治助理、各級公務員秘書長、行政主任、秘書、司機、以至是茶水及清潔工人,還有其他燈油火蠟使費,一闊三大,勢必令政府總部的薪酬及相關員工福利開支大增。
除了架構重組,政府早前還悄悄地調升了各級政治問責官員的薪酬,又將去年因財赤而凍結的多項增加首長級公務員職位申請「解封」,再加上有傳新政府有意擴大政治問責團隊的層級和人數、部分公務員團體要求在疫情緩和之後追加、大加人工等,均令到不少仍然面對凍薪、減薪、甚至失業困境的市民「心理不平衡」,質疑政府「官富民窮」、「殘民以自肥」。
李家超強調「以結果為目標」,架構重組即使有助改善施政及提升效率,估計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出大量成績,尤其是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增加安老院舍宿位等「老、大、難」問題。最後市民可能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公帑開支大增),繼而質疑新政府的能力和認受。現屆及來屆政府必須小心處理有關問題,不能操之過急,更切忌排山倒海,一旦處理不當,令民怨累積,隨時會變成落在新政府頭上的首顆政治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