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旺區中的腫瘤中心 電療前後如常活動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二○一九年有三萬五千餘宗癌症新症,較十年前上升百分之三十五,平均每天有九十六人確診癌症。幸醫療科技進步,大部分早期患者都能夠透過手術、電療治癒。
患者每天要進出醫院接受電療或感到舟車勞頓,特別在疫情期間陪感壓力。原來,有腫瘤電療中心設於旺區,接受電療後可以繼續上班或購物。

設於市中心的腫瘤中心,病人接受電療後可立即回到正常生活。

鄭致遠博士說,選址市區是為方便病人,及避免有進入醫院的壓力。
四十二歲的羅小姐任職保險,公司位於尖沙咀。去年她在例行身體檢查中發現乳房有疑似腫瘤,之後經歷了抽組織化驗確診乳癌,然後接受手術切除及術後電療。
「由驗身發現左乳房有一個小陰影,到做手術切除只不過短短一星期,期間都沒有太多時候思考,總之事情發生了,就要處理。
過去有不少客戶遇到這情況,我就如保母般在她們身邊提供資料、介紹醫生、協助入院等,程序上很熟悉了,閉上眼也知道要怎樣做,估不到最終自己都會遇到同樣問題。」羅小姐說。
術後化驗報告確認羅小姐所患的乳癌屬○期,但由於她年輕,腫瘤科醫生建議她接受為期十五次術後電療。對此,羅小姐承認曾經有遲疑。
「○期即原位癌,無擴散,手術亦切得清,唯一擔心是附近有一些癌細胞未殺清,但電療後皮膚會變深色,我接受手術前後情緒起伏很大,之後又要面對每星期五日到醫院接受治療,我感到好大壓力……」羅小姐說。

圖為放射治療師為病人模擬定位,規劃療程。

放射治療師或醫學物理學家,需要將病人的醫學診斷圖像與剛完成的電腦掃描融合,讓治療位置更顯而易見。
構思及籌備多年
腫瘤科醫生理解羅小姐的心理壓力,建議她可以選擇到一家設於尖沙咀購物商場附近的腫瘤中心接受電療,一來位置接近她公司,二來並非醫院,可以減低她出入醫院而產生的心理壓力。
羅小姐最終接受建議,到這所購物區腫瘤中心接受電療,並於今年農曆年前完成療程。
電療儀器發出輻射,利用放射線殺死癌細胞,為了確保輻射不會對附近環境造成影響,一般會設於醫院地庫,並以厚牆作為屏障阻隔輻射,為何這所腫瘤電療中心可以設於尖沙咀商廈?
仁安醫院腫瘤服務總監、總醫學物理學家鄭致遠博士說,在交通方便的市中心設立有放射治療儀器的腫瘤中心,他和拍檔已構思及籌備多年,在二○二一年終於成功獲政府發牌,開始為腫瘤病人服務。

治療前,腫瘤專科醫生或放射治療師會向病人講解治療過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