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瑪多線發展
香港人口急速老化,政府數據顯示,上年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佔全港人口逾兩成,預計到二○六九年將擴大至三成八。人口老化趨勢持續,對醫健需求勢將有增無減,其中眼疾患病率亦會隨之提高,眼科服務需求殷切。
希瑪眼科(3309)一八年掛牌,係香港首間上市眼科醫療集團。一七年集團收入三點一億元(港元,下同),四年來快速發展之下,到二一年已升至十一點一億元;上年股東應佔利潤逾二千一百萬元。業績反彈,主要受惠上年中港疫情相對緩和,加上醫生人數增加,帶動眼科服務收益按年升逾五成一至九點二億元。綜觀中港兩地收入表現,內地按年升五成八至五點七億元;香港則增六成至五點四億元,各佔總營業額約一半。
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林順潮醫生(Dennis)睇準內地城市化,中產人口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高質素專科供應缺口將會持續,因此為香港和內地制定不同發展策略。內地業務以眼科和牙科雙軌並行,除於惠州、廣州、珠海等地收購眼科醫院外,今年二月亦完成收購連鎖牙科集團愛康健權益,現直接及間接持有其六成一五股權,將共同發展一站式「眼+牙」醫療服務。Dennis解釋,雙方擁有相若客戶基礎,例如年輕人重視外觀,對矯視和牙齒矯正需求較大;而老友記就大多面對牙周病和老花問題,結合兩科營運有望產生協同效益。

林順潮醫生拍片教防疫。
至於盈利貢獻,內地新增醫院及診所尚處於投資期,平均需要兩至三年沉澱和發展,預計二四年將會迎來收成期。相反香港醫療服務市場成熟,加上借貸成本低,開業後容易達至收支平衡。在港業務以眼科為主,同時多線發展,現時已涵蓋腸胃、腫瘤、牙科及醫療美容服務。
北上開設醫院,藥物應用往往係一大難題,註冊程序漫長嚴謹。不過自大灣區實施「港澳藥械通」後,試點醫院可按需要申請引進新藥,令兩地用藥一致,滿足內地病人醫療所需。目前全國只有五間試點醫院,珠海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係唯一獲批嘅港資眼科醫院,並在幾個月前率先引進黃斑病新藥,藥效可更持久有力,全國首針更由Dennis親自為患者注射。目前希瑪正與內地藥監局溝通,計劃將新藥推展至全國網絡,並期待繼續引入新藥和儀器,惠及更多病人。
除咗加強硬件建設,人才培育亦好重要。上年希瑪眼科與香港理工大學簽署五年合作,為學生提供教學和實習資源,例如選派集團資深醫生設計課程和授課;提供大灣區診所、醫院或視光中心作為臨床培訓基地,幫助學生獲取臨床經驗。另一方面,集團亦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合作成立希瑪眼視光學院,為大灣區培養技術人才。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醫院和診所難免受影響,不過向來有生意觸覺嘅Dennis有見新冠病毒檢測需求大,今年年初迅即代理快速測試包,銷情理想,成功對沖部分業務短期停擺影響。同時,希瑪亦捐出六十萬套測試包予基層,仲喺YouTube親身示範使用方法,為抗疫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