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政首重結果 切忌講多過做
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於上周六截止報名,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成為唯一取得足夠提名的參選人。雖然法例規定即使只有一位合資格候選人,選舉還需要繼續進行,在下月八日舉行信任投票,但由於公開提名李家超參選的選舉委員會委員人數,已超過現有選委總數的一半;加上眾所周知的中央「祝福」,其成功、高票當選已毫無懸念。當下大家更為關注的,是他的施政理念、處事手法、政綱內容及管治班底等等。
李家超在參選宣言提出,一旦他當選行政長官,特區政府的未來施政將有三個主要方向:一是「以結果為目標」解決不同問題;二是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三是奠定香港發展的穩固基石。當中以第一點最為各界所談論、期待,原因很簡單,過去接近二十五年的四任特首、五屆政府,實在出現了太多空有方向和口號,但做不出實際成果、達不到預期目標的例子!

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左二)是唯一取得足夠提名的特首參選人,高票當選已毫無懸念。當下大家更關注的,是他的施政理念、政綱內容及管治班底等等。
香港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富有遠見,一早洞察到香港土地房屋短缺、產業結構單一和醫療制度失衡等深層次問題,先後提出了「八萬五」建屋目標、開設數碼港與創業板、以及發展「中藥港」等,但他甫上任便遇上亞洲金融風暴,加上部分管治團隊與公務員未有全面配合,上述政策措施若非胎死腹中,便是在落實過程中變了形、走了樣。
第二任特首曾蔭權標榜務實執行,競選口號為「我會做好呢份工」,但實際上可能是最無所作為的特首,覓地建屋工作全面停頓,「十大基建」大多延誤超支、國民教育不了了之。
第三位特首梁振英致力求變,包括叫停「雙非」、「見縫插針」增建土地房屋,但不久又發生違法佔中等政治事件,施政效率因反對派在立法會拉布而大打折扣。
第四任特首林鄭月娥強調與各界「同行」,但其後卻因修例風波及新冠疫情而變成寸步難行、黑暴與病毒橫行。
在中央連番出手下,特區的黑暴勢力已幾近絕迹,選舉制度得以完善,疫情亦已回穩。香港的各類政治、經濟及社會問題,解決的方法和難處,經過回歸廿五年的反覆討論與實踐,大家在跌跌碰碰中亦已知得清清楚楚。新一屆政府並不需要甚麼驚天動地的新方向,也不需要為變而變,只要將過去幾屆政府承諾過的都做得到、做得快和做得好,市民經已心滿意足。
社會不再希望見到「講多過做」的官員、「講咗等於做咗」的政府。李家超強調其政綱內容「講得出、做得到」,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