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門裏門外 2022 年 04 月 08 日

楊立門

楊立門,前政府常任秘書長,現任商會行政總裁、歌手及作家。

學師廿五年

有傳媒機構做慶祝特區成立廿五周年的特輯,訪談社會各界人士,包括我這類曾服務先後政府的「老幹部」,問我「港人治港」廿五年下來,高層領導及公務員都備受批評,問題究竟出在哪裏?我覺得任何一個地方的管治出了問題,主體責任應落在領導班子身上,不應歸咎於在下面執行政令的公務員。香港公務員團隊的強項是廉潔、高效、服從,沒有足以左右施政的公會組織文化,回歸前後都大概如此。他們當中固然有因循、怠惰甚或陽奉陰違的分子,但只要不是普遍性,並不應視作施政失誤或今天民怨沸騰的因素。
不過,無論是公務員或領導班子,在回歸廿五年後的今天,他們的基本意識形態以至施政手法仍然走不出西方自由主義的窠臼。在回歸前後的太平盛世,民智半開,經濟掛帥而政治靠邊站的年代,英國人那套所謂laissez faire的放任管治模式還行得通。但自從二○一四年佔中事件,社會上尊崇個人自由的民粹主義抬頭,港英時代出身的特區領導人仍沿用這套思維,事事囿於程序公義和市民的公民權利,無人有勇氣以公權力凌駕小我來保全大我。所以在之後的大政治(二○一九年的反修例暴動)和大災難(新冠疫情)年代,政府管治完全垮了,兩次大事做都要驚動中央出手相救。說特區學習「港人治港」廿五載也未能畢業,並不為過。

回歸廿五年的抗疫團隊。

 


黑暴事件不再多說了,拿現成的疫情來驗證一下。香港的防疫方針是所謂「張弛有度」,處處顧及市民的自由選擇,尊重私隱,事事都盡量不強制。香港的頭幾波疫情相對溫和,這種忌憚民眾情緒的政策還可過關,政府於是有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面對迅猛的第五波,防備嚴重不足。例如疫苗已開打了一年有多,但長時間只以勸喻式推行,到最近才實行半強制性的疫苗通行證。面對長者群組的接種率嚴重滯後,院舍院友和家長基於無知和偏見盲目抗拒接種,政府一直束手無策,待到長者的死亡率慘絕全世界,才剛公布要開始上門為長者打針。
又例如沒有追蹤功能,沒有實名登記的「安心出行」,只保障了個人私隱,卻保不了性命。第五波疫情是因機組人員在食肆播疫而起,當局不能靠「安心出行」來追蹤所有在場的顧客,最後要用信用卡結帳紀錄和訂座電話號碼來追蹤,在延誤期間病毒不知又傳了多少遍。反觀新加坡,一早已推出全民使用的手機追蹤程式,不用手機的長者也有自攜式的,而所有長者群組的疫苗接種率均已接近百分百。新加坡比香港早八個月已推行居家檢疫和治療,因為死亡率和需輸氧的重症率都不高,所以醫療系統沒有超荷,最近關禁大開,民眾生活復常,似乎正成功地過度到新冠肺炎「風土病化」的境界。
新加坡和香港一樣,都是「師承」英國殖民統治者,但分別在於新加坡政府知道在大是大非面前,個人自由不能縱容坐大,人民信任的不是一個光有強悍外表的領導人,而是強而有效的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