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人不分中西 善用中醫中藥
本港的第五波新冠疫情似已過了高峰期,單日新增確診人數回落至約一萬宗的水平,公立醫院爆煲情況略為改善。隨着愈來愈多患者康復及密切接觸者完成隔離,各行各業的人手短缺危機亦暫時得以紓緩,不少食肆重開並恢復堂食服務。再加上政府決定暫緩全民強制檢測,並公布了放寬社交距離及入境檢疫措施的路線圖,令市民感到最艱難的一關已渡過,開始看到重啟經濟、社會復常和恢復通關的曙光。
不過,近日的新冠死亡個案,卻未有跟隨確診數字而下降,每日繼續有百多二百名患者離世,至今累計已有超過七千人死亡。記得當年的沙士疫症,整個疫情一共奪去了二百九十九位港人的生命,Omicron只須約一天時間就辦到了,死亡率幾乎是全球最高!
醫管局解釋,大部分新冠死者都是體弱多病的年老長者,許多並沒有接種疫苗。有政府官員更推說,部分患者其實可能是死於其他疾病,並非直接被新冠病毒所殺。但不少市民、患者、尤其是死者家屬還是質疑,香港的特高新冠死亡率,會否與醫護人手不足、工作量及壓力過重,甚至是醫不得其法有關?

香港若能進一步善用中醫中藥,正式將其納入公營醫療系統,可大大紓緩公院醫護人手長期不足的問題,更重要是讓患者得到最適切的治療。
特首上周就宣布,已再次向中央請求加派內地醫護人員來港抗疫,但今次指明想要中醫藥專家。先前已抵港的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曾前赴十多個省市協助抗疫的張忠德中醫師指出,內地的實踐經驗證明,中醫藥對長者及本身有長期病患的新冠病人有明顯幫助,尤其針對呼吸道及消化道徵狀。
事實上,早前公院及隔離設施逼爆,許多新冠患者被迫自行搶購及服用成藥自救,不少人經過親身體驗後,都盛讚多款內地抗疫中成藥效果佳、副作用少,勝過一些聲稱同樣可治理新冠病毒病徵的西藥。除了用作直接醫治新冠病人,眾所周知中醫藥在「治未病」、即預防性治療方面特別有效,還有紓緩、復元、調理、養生等用途,特別適合人口加速老化、基層醫療服務一直未到位的香港社會。
此外,早前有調查指出,香港將出現中醫師供應過剩問題,有人歸咎本地及內地大學近年開辦了過多中醫藥課程,但更多人認為是與香港的中醫服務出現嚴重公私營失衡有關。基於歷史原因,部分市民、官員的不了解和誤解,還有一些既得利益作祟,本港的公營醫療體系一直缺乏系統性、具規模的中醫服務。中西醫協作、中西合璧治療只是偶爾為之或試驗性質。許多西醫及護士對中醫藥一竅不通,甚至是嗤之以鼻,認為是次一等、療效慢、只具輔助作用、永遠無法成為主流的另類療法。
香港若能進一步善用中醫中藥,正式將其納入公營醫療系統,不但有利中醫藥本身的長遠發展,還可大大紓緩公院醫護人手長期不足的問題,更重要是讓患者得到最適切的治療。今次新冠疫情使香港學會很多,教訓也很多,其中一樣就是中醫藥的好處及用法,用於協助拯救生命、保護長者,希望各方都不會在疫後又很快忘記了。